頸部腫塊會痛就是癌症?醫師糾正:要從位置找出癌症蹤跡

(若有頸部腫塊時,絕不要立刻從腫塊處做切片,這是很重要的禁忌,因如上面所述這些大部份是轉移而來的,我們就需要「擒賊先擒王」,把原發部位找出來,才容易對症下藥。)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耳鼻喉科主任 郭文烈副教授

 

頸部之淋巴腺炎與轉移癌

許多人常在無意間發現頸部有小結節,有些人毫不在意,有些人則花容失色。事實上,這些腫塊有時只是淋巴腺發炎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有時候,這些確是由其它地方轉移而來的腫癌,千萬不可大意。

頸部的淋巴腺大約有一百至三百顆,分佈在頸部的淺層及深層,正常的淋巴腺大約有半顆飯粒大小,從外表是無法觸摸出來的。然而人們也常會感冒、牙齒痛、喉嚨痛,這些都會造成頸部淋巴腺的腫脹,而使得淋巴腺可從外側被觸摸到。

當發炎消失時,淋巴腺也應會回復到正常大小,但淋巴腺若反覆腫脹,則會變大,最後變成纖維化而無法消失。一般而言,淋巴腺發炎,應會有壓痛,而腫癌則可有可無,不可以此做為區別診斷,因為腫癌的外層也常有發炎反應,仍會有壓痛現象。一般的淋巴腺發炎,直徑大部份不超過兩公分,若超過兩公分,則須加以注意。

淋巴腺會腫大的原因,大概有五種:

(1)由免疫反應所引發(原發位置非在淋巴結),如扁桃腺炎、喉炎等。

(2)由淋巴結直接被微生物感染,如頸部肉芽腫。

(3)由癌細胞轉移而來,如舌癌之頸部轉移。

(4)淋巴腺本身的癌症,如頸部淋巴癌等。

(5)其它如藥物亦會引起。

頸部淋巴腺若超過三公分且有堅實感,則惡性度很高。有一個定律稱『三個八十定律』—即(1)頸部三公分以上的硬塊有百分之八十是惡性的,(2)這些惡性的腫癌有百分之八十是轉移而來的,(3)這些轉移癌有百分之八十是從鼻咽腔、鼻腔、口腔、咽喉等處的原發癌轉移而來。

因此頸部有硬塊時,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詳細檢查,目前有「纖維內視鏡」可為病人做周全之診視,一點也不會痛,病患大可放心。

若有頸部腫塊時,絕不要立刻從腫塊處做切片,這是很重要的禁忌,因如上面所述這些大部份是轉移而來的,我們就需要「擒賊先擒王」,把原發部位找出來,才容易對症下藥。

若先從頸部腫塊處做切片,則此處易有瘢痕化、纖維化,影響以後的放射或化學治療成果。頸部的切片檢查是在無法找到原發腫癌時,不得已才做的。

頸部的轉移癌,一般皆有它固定的區域,經驗豐富的醫師往往可從其位置推論出原發腫癌的出處。我們可以鎖骨把頸部區分為幾個區域:腫瘤位在頸後三角區,其原發處可能是鼻咽癌、扁桃腺癌;腫瘤位在下頜區域,則須考慮到下頜唾液腺癌或前舌癌;腫瘤位在,即頦下三角區,須考慮前舌癌;腫瘤位在即上鎖骨區,此地方的原發癌,男性以肺癌、攝護腺癌、胸鎖乳突肌胃腸癌居多,女性則以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為多,此處的癌症預後情況相當不良。

 

頭頸部癌約佔全身癌症的十分之一,而一般來就診的病人,經本科統計約有三分之二是屬於晚期,可見一般病人之病識感實在不夠。而經診斷出來的病人,又有四分之一病人接受偏方治療,這確是很可惜的。

 

封面圖片來源

SingjaiStock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淋巴不通百病生!每天3分鐘「排毒操」一招抑制癌變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