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年奪5千命 高腎壓恐害腎臟「破洞」 7特徵快注意

文/郭家和

慢性腎臟病年奪5千命  腰圍過粗肥胖當心「腎」艱難

腎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台灣每年更有超過9萬名民眾接受透析治療,台稱「洗腎大國」,慢性腎臟病防治亟須超前部署。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為呼應三月第2周「世界腎臟病日」,提醒大眾注意腎臟病相關因子,尤其三高控制、戒煙、運動以及健康識能提升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透過驗血、驗尿與及早治療,避免慢性腎臟病發生。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李惠蘭科長指出,腎臟病每年造成國內約5100人死亡。據109年統計資料顯示,40歲以上195萬名健康成人檢驗數據中,有近2成出現腎臟功能異常。

易發生腎臟功能異常的生活型態特徵,包括腰圍過粗、肥胖、血壓、血糖、血脂過高。國健署進一步分析19歲以上腎臟病盛行率更發現,有高血壓是無高血壓的3.8倍,高血糖為2.6倍,有高血脂則高出4.6倍。顯示三高與慢性腎臟病息息相關。

 

三高外更要注意第四高  「腎高壓」會造成腎臟損傷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醫師表示,台灣成人每10名約有1名符合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風險隨著年紀增長而升高,最高可達40%。顯然,無論是否為透析患者,國人具有潛在腎臟病因素的比例非常高。民眾對三高警覺性強,卻不知須留意第四高「高腎壓」。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時,皆可能增加腎臟代謝功能的負擔,導致高腎壓發生。

「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污水處廠,一旦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得污水處理廠故障出問題,即出現『高腎壓』!」黃尚志醫師解釋,腎臟藉由過濾血液來排除體內代謝廢物,當血液通過時,會讓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

由於腎臟每天要處理大量血流,無法承受過高的腎臟壓力。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中的廢物,進而導致腎壓升高。同樣的,身體如果處在高血糖狀態,易導致腎絲球硬化或腎元破壞,造成腎臟損傷。

黃尚志醫師表示,為防治慢性腎臟病,台灣在2005年起便舉辦「台灣腎臟日」,現在更要將防治族群,從即將邁入末期腎臟病者,擴大為可能出現慢性腎臟病的潛在族群,產官學為此攜手啟動「2025台灣腎力計畫」,以期增進大眾健康識能,並達到定期執行篩檢、早期介入照護、廣擴照護量能三大目標,腎病基層照護機構也已從5家增加至227家。

 

96%慢性腎臟病人不知病況  醫師點名7大高風險群

腎臟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醫師指出,當社會邁入高齡化腳步,腎臟病預防更突顯其重要性。從台灣的腎臟病數據來看,96%的腎臟病人不知道有腎臟問題。許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仍以為自己腎臟健康良好。然而,早期腎臟病並無明顯症狀,「高腎壓」更難自行檢測發現。當腎絲球持續被高腎壓傷害時,慢性腎臟病已可能默默發生。

吳麥斯醫師強調,腎臟是身體重要器官,擔負著排泄廢物、分泌荷爾蒙、維持電解質平衡以及調節血壓等重大功能。腎臟所扮演的角色就有如身體裡的「環局總署」,一旦腎臟功能受損,身體會容易累積更多廢物與毒素。隨著腎絲球過濾球下降,腎臟健康將逐步惡化。

因此,只要有高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年齡、痛風、長期亂吃藥、家中有腎臟病史、肥胖,務必定期驗血驗尿,瞭解自己的腎絲球過濾率數值以及是否有蛋白尿狀況。當確認為慢性腎臟病時,應及早在黃金期間內接受治療,有機會逆轉腎功能異常,找回「腎利人生」。

 

高血糖與洗腎息息相關  糖友合併腎病易「傷心」

高血糖是慢性腎臟病主要危險因之一,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約三成會有慢性腎臟病,而洗腎患者中更有45%至48%有血糖高或糖尿病問題。

血糖過高會造成腎絲球高壓現象,導致腎絲球過濾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上升假象。之後隨著腎絲球結構受傷「破洞」,病人會出現尿蛋白,進展為嚴重腎臟病時將面臨洗腎。另外,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阻抗,也會造成腎臟被破壞。而尿鬧病合並腎臟病時,更是心臟衰竭的高風險因子,糖友務必提高警覺。

黃建寧醫師提醒,糖尿病族群預防發生腎臟病的關鍵,是將空腹血糖、飯後血糖及糖化血化素控制在標準之內。並且定期檢測腎絲球與尿蛋白,一定要注意心臟健康並預防心臟衰竭。

 

自己的腎自己救  平時做好顧腎黃金八守則

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腎臟病的黃金八守則為:控制三高、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來路不明藥物、喝水、戒菸、定期健康檢查。醫界呼應世界腎臟病日也提出重點呼籲:台灣高血壓學會提醒,高血壓患者應定期紀錄血壓、追蹤腎功能,才能清楚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台灣老年醫學醫學會提醒,民眾應遵從醫囑、規律回診的重要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宣導,民眾可藉由日常規律的運動幫助促進健康。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呼籲,基層診所應加入腎病健促機構認證,共同強化國人的腎臟照護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