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台中翁胸痛就醫!醫一看不妙「恐猝死」 僅花46分鐘搶回一命

台中73歲廖姓老翁上月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緊急通報消防隊送醫,途中隊員執行心電圖檢查,確認病情後聯絡線上醫師指導採取「TCP 經皮心律調節器」,維持穩定心跳及血壓,降低猝死風險,到院後立即交由待命醫療團隊接手執行置放支架手術打通血管,全程耗時46分鐘,讓急診醫師讚嘆:「簡直教科書等級!」 

▲ 患者治療前後的血管變化。(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鍾侑庭指出,患者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目前服藥控制中,但疑似天氣變冷,日前清晨突然出現劇烈胸痛、胸悶、心悸、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家屬發現後趕緊通報消防隊協助送醫,由於這類心梗患者若症狀嚴重,恐在數小時內猝死,據統計,有半數以上的病人皆為到院前死亡,因此搶救過程中的每分每秒都很關鍵。

擔任該次出勤任務的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霧峰消防分隊隊員陳進鴻指出,當患者上車後,立即將觀察到的症狀傳到線上指導醫師群組,同時啟動心電圖檢查,醫師立即判斷為「ST區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STEMI)」合併心因性休克,旋即啟用遠距醫療系統APP。他配合醫師指示,使用「經皮心律調節器(TCP)」穩定患者心跳脈搏,順利在10分鐘後抵達醫院,過程中,患者的心跳次數從40多次提升到60多次,血壓更是從80/50進步到109/68,生命跡象始終保持穩定。

 救護人員在車上使用「經皮心律調節器(TCP)」穩定患者心跳脈搏,發揮關鍵作用。(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主治醫師、心臟檢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由於前端通報十分迅速,因此心血管中心團隊得知後,在患者到院前備妥導管室,當患者一到院,立即安排抽血、斷層掃描等必要檢查,果然發現患者的右冠狀動脈全塞,與家人評估後決定緊急置放支架,最後順利打通血管,全程約46分鐘,患者也在4天後順利出院。

潘泓智也提醒,患者出院後仍需固定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並且持續安排心臟復健,但更重要的是,務必排除各種復發的危險因子,包括戒菸、降血脂、降血糖等,才能確保冠狀動脈不會再度硬化阻塞,將猝死的風險降到最低。

鍾侑庭主任則指出,心肌梗塞是急診常見三大急症之一,救護員若能在到院前為患者檢測12導程心電圖,同時透過經皮心律調節器穩定患者心跳、血壓,並搭配氧氣罩提升血氧濃度,都能大幅降低到院前死亡的風險。以廖先生從通報到就醫的過程為例,他稱讚:「幾乎可以說是教科書等級。」

為感謝救護員辛勞付出,同時也強化救護專業能力,院方18日舉辦感恩分享會,除邀請鄰近消防分隊參與頒獎典禮外,急診專科醫師也針對多個特殊案例提供建議作法,並邀請多位患者到場對急診及醫護人員表達感謝心意,隊員們都表示,只要能夠多爭取一秒鐘,都會全力以赴,讓患者的心跳繼續跳動。

在消防及醫療團隊合作無間下,老翁順利在46分鐘內打通血管救回一命。(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