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healthil)(source:healthil)
Q感冒好不了,吃抗生素是不是比較快?
A其實,抗生素並不是萬靈丹,它是一種殺死或抑制細菌的藥物,所以,對細菌引起的疾病才有療效,例如:細菌性腦膜炎、鼻竇炎、中耳炎、蜂窩性組織炎等,一般感冒或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使用抗生素不會有幫助,當然不可能好的比較快,除非某些人因感冒拖久了而併發細菌性肺炎,那才要使用抗生素,目的是在治療肺炎;如果常期隨便、浮濫使用抗生素,會造成「抗藥菌種」的出現,一旦感染,就可能無藥可用了。
Q藥會傷胃,所以最好配胃藥一起吃比較好?
A不對。
其實,「胃藥」一般指的就是「制酸劑」,顧名思義它是用來抵制胃酸、中和胃酸的,可見,因胃酸過多而引起的食道、胃、十二指腸的疾病才有使用的需要;民眾普遍存在的「西藥傷胃」的觀念並不正確,因為藥品不一定會傷胃,即使少部分會,原因也大多與胃酸無關;如果因擔心藥會傷胃而自行併服胃藥,那不但沒有幫助,有時可能因此影響了原本用藥的療效。
譬如有些抗生素、補血鐵劑等,若合併服用胃藥,可能會引起交互作用而降低藥效,那就反而得不償失了。
Q中、西藥併服,可以互補?
A有醫療效果,用來治病的,稱之「藥」,它的「安全性」「有效性」也有一定的保障,所以,如果針對同一種疾病,同時服用中藥和西藥的話,那等於是「療效重疊」「劑量加倍」了,
而如果同時服用的中藥和西藥並非針對同一種疾病,則要考慮是否有「交互作用」的可能。總之,既然是「藥」,不管是中藥或西藥,應該由專業的醫師或藥師來決定,以保障健康,這也是「藥」和「健康食品」的不同所在。
Q為什麼每次看病,醫生總是要先看喉嚨?
A因為平常一般人生病,以上呼吸道的疾病為最多,而這類疾病多半是因外在環境的病菌經由空氣、飛沫入侵人體的,所以鼻腔、口腔和咽喉便「首當其衝」率先受害,像:咽喉炎、咽峽炎、扁桃腺炎、口腔炎、感冒等,所以醫生例行先看一下喉嚨,有時候就可「真相大白」得到診斷,因為這些疾病會在口腔和咽喉出現異常的現象,例如:紅腫、化膿、潰瘍、出血等,可提供醫生很重要的參考。
Q高燒太久會燒壞腦筋嗎?
A會。當人體遭受外來感染(例如病毒、細菌)而引起發燒時,即使未給予退燒,位於大腦前下視丘的調熱中心,會把體温控制在四一‧一℃以下 ; 一般情形,四一‧七℃以下腦組織是不會受傷害的,少數病人因生病發高燒,痊癒之後却腦筋受損,發生耳聾、啞吧或白痴現象,其實是腦本身生病造成的結果,而並非「燒過頭」的關係。常見的像腦炎、腦膜炎的後遺症就是。
Q剛出生一個月的小寶寶發燒怎麼辦?
A雖然新生兒有來自母親的抗體加以保護,可是,仍然有被突破防線而遭受感染的時侯,因為年齡太小,一旦有異常現象宜格外小心。臨床上,新生兒發燒有不少是房間太悶、衣著太多所造成的暫時現象,可是,相對的,也有不少是「嚴重的細菌感染(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所引起的,有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新生兒發燒來自嚴重細菌感染的比率如下:發燒三八‧一~三九℃者有四‧四%,三九‧一~三九‧九℃者為七‧六%,超過四○℃的小病人則有十八%,可見,新生兒一旦發燒,應馬上送醫,並且住院詳細檢查,以排除嚴重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Q「流感」和「一般感冒」有何不同?
A第一個不同是原因,流感由A、B、C三種「流感病毒」引起,一般感冒則由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體病毒等等超過一百種的「感冒病毒」所引起;其次是,流感病毒的傳染力強,威力也比較大,往往突然發病,而且來勢洶洶,全身症狀明顯;一般感冒則是漸進的出現局部症狀為主,傳染力和嚴重度較輕;還有,一般感冒隨時都會發生,流感則集中在冬天,而且有大流行的現象,大概五~二十%的人會受波及;最後,流感的病程長,約要一般感冒的兩倍時間,而且,流感的併發症多、死亡率高,顯然和一般感冒大不相同。
Q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會有什麼副作用嗎?
A由於「類固醇鼻噴劑」主要作用在鼻黏膜局部,並透過鼻黏膜直接吸收,所以劑量只要少許,一天使用一~兩次就可發揮治療功能,比起口服類固醇,劑量相差百倍以上;舉例來說,一個三十公斤的學童,若口服類固醇,一天要三十毫克,如果使用類固醇鼻噴劑,那一天五十微克就可以了,其次,新一代的類固醇鼻噴劑,即使在噴了之後部分吞到肚子裡,但它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比率(生理利用率)也不到○‧一~一%,因此,長期使用並不會引起像:鼻黏膜萎縮、嗅覺不正常、免疫功能受損、月亮臉……等長期口服類固醇所帶來的副作用。
Q有了高血壓就要長期吃藥嗎?
A不一定。因為要控制血壓有兩個方法:(1)改變生活型態(2)藥物治療,如果發生高血壓時,嚴重程度屬「前期高血壓」,也就是收縮壓介於一二○~一三九,舒張壓八○~八九,那很有機會只利用改變生活型態就可達到改善目的,而不用吃藥。至於第一期高血壓一四○~一五九/九○~九九和第二期高血壓≧一六○/≧一○○,那依經驗可能就有賴藥物的幫忙了,因為「改變生活型態」的降壓效果有一定的限度。
當然,如在服藥治療的同時,仍然繼續進行生活型態的改變,雙管齊下,那也許藥量就可減少一些。總之,吃不吃藥,要吃幾顆藥,要加藥、減藥,或要吃多久的藥,都要以血壓是否能達到並持續維持在理想目標一二○/八○為主要的評估依據。
Q為什麼胃痛不能吃止痛藥?
A所謂「止痛藥」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止痛、鎮痛、緩解疼痛的藥劑,一般常用在治頭痛、牙痛、肌肉痛、關節痛或退燒等,這種藥主要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因為它會抑制體內一種「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少發炎反應,進而發揮退熱、止痛的功能。
可是這些「止痛藥」卻不能用來止胃痛,因為它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同時,也使胃黏膜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反而破壞了胃黏膜的保護作用,服用之後會傷害胃腸道,惡化胃痛,嚴重時可能導致胃潰瘍、胃出血。
當胃痛時,宜請醫師診治,找出胃痛的原因而對症下藥才對,胃痛的原因包括:胃酸過多、胃炎、胃潰瘍、胃出血、消化不良、脹氣等,治療方法有所不同,隨便吃「止痛藥」適得其反。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如何出版社《全家人的健康守護書:資深家醫為300個健康問題解密》
以上內容獲《圓神出版.書是活的》粉絲團授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