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林暐鈞 採訪報導
外食族常胃謅謅不舒服,脹氣與胃堵堵的,或是沒吃什麼東西就有飽足感,當心是幽門桿菌在搞怪!書田診所胃腸科主任邱展賢醫師指,幽門桿菌引發多種上消化道疾病,華人共食習慣、外食使用各餐廳餐具都是染菌,醫師呼籲,若染菌請速就醫並定期追蹤,否則拖久恐演變成癌。
幽門桿菌會引發多種上消化道疾病,40歲以上感染率超過75%以上,邱展賢指,華人有共食習慣,存在感染幽門桿菌風險,同住家人若帶源會激增家族染菌機率,像是共同生活的小孩約有50%感染率。
在初期,幽門桿菌感染可能毫無症狀,10-15%的人會出現消化性潰瘍,長期感染恐引發胃癌,邱展賢說,尤其長期胃不適、口臭、胃痛、慢性胃炎、家族感染,及長期服用阿斯匹靈、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都是需特別注意的族群。
幽門桿菌無症狀該不該治療? 不定期追蹤恐併發其他病症
因為沒有症狀,幽門桿菌在治療時也很難察覺變化,此外,若治療吃藥兩天就太苦不吃,恐造成治療不足讓細菌更強悍,邱展賢提醒,「當胃還未有問題時,有感染症狀就應積極治療。」最重要的是莫讓胃受傷,有受傷就治療。
邱展賢指,「幽門桿菌若治療未全易有抗藥性,滅菌後應定期追蹤。」他補充,若治療好胃恢復健康,可能有6%出現胃食道逆流狀況,因此定期追蹤格外重要。
再者,在外用餐也是致病因素,邱展賢舉例:一般夜市可能僅用三桶水這樣洗,風險就相當高,因此公筷母匙、自備餐具是個人衛生,避免幽門桿菌之要件。
《延伸閱讀》胃病原兇竟然是「接吻」? 幽門螺旋桿菌原來是這樣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