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補只能冬天吃?中醫教你怎麼補氣又「透心涼」

tarapong srichaiyos/ Shutterstock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暑」節氣即將到來,氣溫屢創高溫,在炎炎夏日中,最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中醫師提醒,容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民眾,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此方是中醫提神解暑的妙方。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指出,暑邪有三個特點,1. 暑性炎熱,故暑邪傷人可出現身熱、煩渴、汗多、小便短赤、脈洪數等火熱炎盛症狀。2. 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常見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氣津兩傷的證候。3. 暑多挾濕,故於暑熱見證同時,可見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悶、泛噁、大便溏膩、舌苔厚等症。

 

夏季容易溼感冒  清暑祛溼多休息

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感冒則是夏季感冒,往往是從高溫悶熱的室外進入到冷氣房內或者暴食冷飲引起;就中醫的觀點認為,熱感冒因病機是否夾濕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兩類。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台灣夏天濕氣重,較容易造成暑濕感冒。暑濕感冒的症狀有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胸悶欲嘔、大便黏膩、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等,若屬這類型的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常用清暑祛濕,健脾益胃方法治療。用藥方面可以選擇中藥方劑如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等。治療上可以食藥結合;建議暑濕感冒的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祛暑利濕的食物,如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等,且飲食宜清淡,多休息。

 

中醫提神解暑秘方  飲用生脈飲

吳宛容醫師指出,生脈飲的成份很單純,就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可補元氣,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三者搭配,為你保持元氣、生津止渴。

本文出處,更多內容請上《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紛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