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抹片檢查」與「疫苗接種」都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方法。日前國健署宣布自9月起,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從原本的2價轉換為9價。然而,不同價數的HPV疫苗對於子宮頸癌的保護有何差異?可以滿足台灣婦女的需求嗎?後疫情時代,HPV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以一起接種嗎?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自1995年子宮頸抹片檢查納入健保給付後,近年已將患病人口降低至每「10萬人僅有7人」罹患子宮頸癌;另外,自2018年起,國健署推動國一女學生公費施打HPV疫苗,該族群的子宮頸癌患病率更顯著下降88%。
賴基銘醫師強調,HPV疫苗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分別做為子宮頸癌初級預防、次級預防的重要手段,9價疫苗效力更是涵蓋9種HPV病毒(6型、11型、16型、18型、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甚至可以預防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等癌症,以及生殖器疣(菜花)等性傳染病。
賴基銘醫師指出,透過提高HPV疫苗接種涵蓋率,增加子宮頸抹片等檢查篩檢率,及早發現、確實治療,就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對此,WHO發佈了一項《加速消除子宮頸癌全球戰略》,目標於2030年加速消除子宮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過去幾年也持續投入協助相關政策推動。
不過,HPV疫苗、子宮頸抹片檢查2項有效防堵子宮頸癌發生的利器,卻意外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張志隆醫師表示,雖然台灣未有長時間的居家隔離措施,但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疫情期間,不僅子宮頸抹片篩檢人數一年降低13萬人,部分縣市抹片篩檢人數甚至下滑近兩成(18.4%);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率也跟著往下掉。
張志隆醫師強調,國外研究根據美國新冠疫情期間HPV施打率下滑情況推估,未來百年至少有超過13萬名菜花(生殖器疣)、7萬名子宮頸癌前病變,以及逾2880名子宮頸癌患者,可能就是疫情造成的疫苗漏打、晚打所導致。
「子宮頸癌是唯一適用『預防病毒也同步防癌』的癌症。只要預防HPV病毒,就可以預防99%的子宮頸癌!」張志隆醫師說明,即便遭受疫情嚴重影響,預防子宮頸癌的工作仍是刻不容緩。要預防子宮頸感染病毒,第一步就是施打HPV疫苗。若子宮頸不幸感染HPV,則需透過『病毒檢測』查看是否有進展至癌前病變的風險。最後,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揪出可疑細胞,可幫助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
張志隆醫師強調,大部分的HPV感染會自行清除,長期持續感染HPV且無法自行清除則是造成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先前的公費2價疫苗涵蓋常見致癌型別HPV16、18;不過,有鑒於在台灣和東南亞地區,HPV52、58也是常見致癌型別,因此,如果疫苗能夠協助給予保護,當然更好。
HPV疫苗可否與COVID-19、流感等疫苗一起接種呢?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醫師表示,HPV疫苗屬於非活性疫苗,可以與其他非活性疫苗如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疫苗同時於不同部位接種。
至於先前若因為疫情未到校等因素,而有漏打HPV疫苗的情況,如果已經在15歲前打過第一劑,只要間隔超過5個月,可以於建議接種時程內依醫囑施打第二劑。若是沒來得及在滿15歲前打第一劑,接下來就必須依醫囑施打三劑,同樣的,應按照建議施打時間完成接種。另外,若錯過原定第二劑施打時間,則隨時可以補上,不需要另外追加,且間隔時間無上限。
不少民眾誤以為HPV跟新冠病毒一樣,就算不小心自然感染也可以獲得充足的保護抗體。對此,黃玉成理事長指出,僅有約54-69%的女性在感染18個月後會產生抗體;即便產生抗體,抗體濃度也非常低,跟施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相差甚多。「施打HPV疫苗產生的抗體,在14年後將是自然感染的數倍之多!」
黃玉成醫師指出,HPV疫苗全世界自2006年起開打至今超過上億劑,在有性行為前接種HPV疫苗效益是最高的。「WHO的建議是,9-14歲的女性接種HPV疫苗最具效益;相反地,若女性並無採取任何預防措施,HPV的感染風險將隨年紀增長而上升,直至45-64歲時,感染風險將上升至42%。」
雖有人憂心施打疫苗後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或特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問題,不過,經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評估HPV疫苗的安全性數據後,認為並無科學證據證明嚴重不良事件與接種HPV疫苗有關。
最後,賴基銘醫師呼籲民眾,隨著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新冠疫情大流行結束在望,若家中的孩子已屆HPV疫苗施打年齡,應盡快行動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9價HPV疫苗不僅有助於預防9種HPV病毒,也能夠同時預防多種癌症的風險。因此,「打疫苗幫助多一層保護,再搭配子宮頸抹片檢查,總是多一份安心」。
免疫系統這時期最關鍵! 名醫:青少年不分男女應打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