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超過50萬人被「痛風」所苦,預防痛風的「十大飲食法則」,你一定要知道!

痛風又名「帝王病」,是國人最常見的關節炎疾病,據全國健康基金會調查,台灣痛風患者超過50萬人,而有高尿酸風險的民眾更超過100萬人。痛風與飲食息息相關,當過多的尿酸累積在體內,即導致成為堵塞在關節中的晶體,從而造成關節發炎和疼痛。男性40歲以上是高發風險群,女性停經後罹患痛風的機率也會增加。最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不均衡,酗酒,感染,壓力,或某些特定藥物引發痛風。

 

痛風症狀

  • 臨床上,痛風發作最高的機率是在大腳趾,但也可能影響其他關節,如腳,手指,手腕,肘,膝,或腳踝,呈現紫紅色或深紅色的紅腫、灼熱、僵硬感。

  • 痛風會引起發燒現象,並且是急性感染,很容在夜間突然高燒發作,5-10天後又再復發。

  • 痛風也會也形手、腳、肘、膝關節等處的腫塊,即是俗稱痛風石,它可能長成雞蛋大小,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行走。

 

為什麼會造成痛風

當人體攝取嘌呤含量太高的食物時,體內會產生過多的尿酸,這些尿酸無法排泄出去,因而形成了針狀晶體。高嘌呤含量的食物包括豆干、動物肝臟、葡萄酒、啤酒等,也可是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疾病所引起。罹患痛風的高危險因素如下:

  • 痛風家族病史
  • 三酸甘油酯指數過高
  • 飲酒過量
  • 攝取過多含嘌呤的食物,如肉類,貝類和胰臟
  • 手術
  • 代謝綜合症

治療痛風最常使用的藥物是「秋水仙素」,它能治療急性痛風症狀並預防發作,但它會引發包括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及皮膚、喉嚨的灼熱感,副作用非常高。另外還會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其他降低尿酸的藥物。

 

預防痛風,必須這麼吃

根據University of Maryland醫學中心指出,痛風患者必須注意以下飲食原則:

  1. 避免吃到食物過敏原,包括乳製品,小麥,玉米,防腐劑,食品添加物等等。

  2. 多吃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藍莓,櫻桃等水果,以及南瓜、青椒等蔬菜。營養學家也提倡低果糖飲食,適量食用櫻桃已被認為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3. 多吃高纖維食物,包含燕麥、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山藥等等。

  4. 避免精製食品,如白吐司,義大利麵,含糖食物。

  5. 減少草酸含量過高的食物,包括菠菜,大黃,甜菜,堅果,巧克力,紅茶,麥麩,草莓和豆類。

  6. 少吃紅肉,多吃瘦肉及魚類

  7. 攝取適量的鎂,如大麥,麩皮,玉米,黑麥,燕麥,大豆,糙米,酪梨,香蕉,都是良好的鎂來源。
  8. 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取量,如牛肉、鵝肉、動物內臟、沙丁魚等。

  9. 改用健康的烹飪油,如橄欖油和椰子油。

  10. 每天至少喝6-8杯水,幫助尿酸代謝。

 

另外,蔓越莓、綠茶、薑黃等具有抗氧化及消炎止痛的良好作用,也是痛風患者或預防痛風的一般民眾可以適量攝取的。

 

(source: footankleinstitutecuregoutfast)

 

原文出處:umm.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