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趙哲暘醫師(仁祥牙醫診所院長)
牙齒咬合決定體態平衡
前顎骨是上下顎骨律動的樞紐
前面提到,前顎骨與下顎骨等於是頭顱律動的關鍵鎖鑰。先以上顎骨來說,因為拔牙,前顎骨受到門牙往舌側移動而相對後縮,也許大小不見得改變,但是前顎骨往後的趨勢,等於造就整個上顎骨律動變成容易過度橫向擴張。
上顎骨過度橫向擴張的結果,是上顎骨容易往後、往下與往外擴張,特別是往下的趨勢,讓上顎前牙會慢慢往後下方移動,而後牙卻往後、往外、被迫往下擴張;整個上顎骨的過度橫向擴張,讓咬合面慢慢有順時鐘的旋轉移動結果。長久的趨勢會讓咬合變成深咬,也就是上下門牙的垂直覆合增加。
這個趨勢讓下門牙因為上門牙位置的改變,而更加容易往後移動,下顎骨愈容易往後,顳顎關節壓迫愈明顯。以肌電刺激儀舒緩第五與第七對腦神經支配的咀嚼肌群,搭配肌電圖檢測,可以發現下顎最放鬆的位置,往往比原本牙齒咬合位置還要往前。其實就是上顎骨與上排牙弓的位置可能有過度往後的異常狀況,導致下顎骨位置也跟著異常的結果。
下顎位置影響頸椎歪斜與彎曲
下顎的位置明顯影響著頸椎的彎曲,首先是下顎骨、顳骨與枕骨的律動有一致性的趨勢,而枕骨又深深影響著頸椎的彎曲。其次,下顎骨的結構是以皮質骨為主,重量相較於頭顱其他顱骨大,厚而緻密。整個下顎骨可能占了頭顱重量的三分之一,明顯影響著頭顱的重心位置。
拔牙矯正的病人,有可能因為上排牙弓與上顎骨頭變小,導致下排牙齒與大小一樣的下顎骨頭必須往後來對合上排的牙齒。重心改變與下顎後縮,讓顳骨與枕骨相對律動的結果都增加頸椎過度往前彎曲的窘狀,同時也會導致兩種狀況:一是剛剛提到的,只要病人放輕鬆讓上下排牙齒咬合分開時,下顎位置會稍微往前自然放鬆移動,這個位置可能是下顎比較理想的位置,只是因為上排牙弓(帽子)後縮,導致下顎骨(頭)被迫往後置位;二是下顎過度後移,容易有顳顎關節症狀,也就是下顎往後過度擠壓的狀況再發生,這只要放上咬合板就可以初步改善。
低頭、彎腰駝背壓迫頸椎、傷害自律神經
咀嚼時,頭會自然往前傾,是為了讓眼睛看到食物,能確實將食物放入口內。咀嚼動作進行時,牙齒是上下分開再咬合,重複進行動作,下顎位置會稍微往前。
然而近年3C裝置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許多人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中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成了「低頭族」。低頭看螢幕時,頭部會更往前傾,過度彎曲的頸椎將枕骨前側往上過度頂上,進而造成下顎骨被迫過度後移;這時候的上下牙齒緊咬,長久下來,不僅需要肩、頸、腰、背部更多肌肉幫忙拉住前傾的頭,身體姿勢也更加異常:頸椎習慣前彎,下顎自然後縮,咽喉氣道更容易受到壓迫,心肺功能負擔因而加重,勢必影響健康。
此外,低頭族的頸動脈鞘直接受到壓迫,往頭部輸送血液的頸動脈與將頭部血液往下輸送的內頸靜脈都會受到擠壓。頭部血液供應變差,腦部容易缺少氧氣與養分,影響腦功能,同時缺血性偏頭痛機會也增高。血液回流不理想,則可能使腦壓增加,不僅頭昏腦脹,容易躁動,甚至容易在頭部血管通透性較好的鼻黏膜或扁桃腺出現腫脹。
成為低頭族或是彎腰駝背,不僅增加對頸椎的壓迫,受到影響的還有位在頸椎前方兩側的頸動脈鞘。裡面包含與頭部血液循環關係密切的頸動脈與靜脈,還有深深影響器官功能的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大腦控管器官功能的重要自律神經系統,舒緩頸椎壓迫,等於讓迷走神經功能正常。如果頸動脈鞘受到壓迫,迷走神經控管臟器的功能就會受到負面影響,不可不慎。
頸椎拉伸運動
不管是齒顎矯正或是製作假牙,一般皆以美觀為主要考量。如果上下顎骨關係不盡理想,只要不影響到功能,也就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顳顎關節疼痛、偏頭痛、咀嚼肌群僵硬(肌肉敏感化造成疼痛),甚至身體歪斜,就不用太在意。
但是,如果影響到功能或有疼痛的問題,這時就要思考下顎骨位置與前顎骨發育問題。透過牙齒矯正或其他讓牙齒咬合改變的方式,幫助病人改善身體歪斜。
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矯正可以不拔牙》一書,
以上內容獲《時報出版》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處:Goncharov_Artem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