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胸悶? 留心「主動脈瓣膜狹窄」警訊 這四大族群為高風險群

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開刀,不料術後心臟功能不佳,不幸病逝,留下老公與四歲女兒,讓人不勝唏噓!主動脈瓣膜是心臟開口,就像家裡最重要的大門, 一旦主動脈瓣膜狹窄,人體的血液的大門打不開,血出不去,會讓心室肌肉變得肥厚,假如出現昏倒情況,表示情況已經相當嚴重!TVBS《健康2.0》節目主持人鄭凱云,特別邀請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博仁醫院副院長康志森、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田知學、醫藥記者梁惠雯、營養師宋明樺及國宴御廚雷議宗,討論生活中有哪些NG行為,會影響心臟瓣膜的使用年限,以及如何從飲食下手,降低心血管疾病問題發生。

主動脈瓣膜主要功能是控制血流的方向,譬如當心臟在收縮的時候,會協助將血液打出去,而當心臟放鬆時,瓣膜可以防止血液逆流。劉真所患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江坤俊解釋,就是指瓣膜變厚、變硬,甚至融合,造成心室在收縮的時候,血液無法正常打出去。久而久之,心臟就愈來愈肥厚,也因為血液打不出去的關係,所以常會有頭暈、胸悶 、胸痛的狀況。

根據國外研究,癌症轉移五年內存活率,肺癌4%、大腸癌12%、乳癌23%、卵巢癌28%、攝護腺癌30%,而主動脈瓣膜狹窄,到不能開刀的嚴重地步,五年存活率只有3%。康志森補充,其實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看症狀就可以預估死亡率!心臟科有一個名字叫做「532」,患有主動脈狹窄的病人,假如有時候會胸悶、胸痛,很有可能僅存5年壽命;如果患者常常會喘,卻又置之不理,壽命大概僅存3年;如常有昏倒、休克狀況,心臟瓣膜狀況嚴重,可能已鈣化或過於狹窄,導致心臟血流有時打出去,有時打不出去,2年之內就有可能失去生命。報紙報導曾傳出劉真跳舞後有頭昏,甚至暈倒的情況,由此判斷,她可能是已經走到主動脈瓣膜狹窄最嚴重的階段,才會不得已選擇開刀。

 最常見有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患者,還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老化造成瓣膜鈣化或變厚變硬,或曾因感染風濕熱,讓心臟瓣膜持續發炎,導致心臟結構改變,此類稱為風濕性心臟病。另外,血脂過高也會引發主動脈瓣膜狹窄。先天有瓣膜問題的人,反而比較少,大約3-8%。有許多年輕人,因不知自身主動脈瓣膜有狀況,常常激烈運動,反而讓心臟受到更大的傷害。康志森就遇過一名30幾歲的患者,因發現運動後會喘,以為是心臟血管阻塞,檢查後才發現主動脈瓣膜先天只有兩葉。之後將身體調養好,12年後動了傳統手術,將胸骨鋸開,使用動物瓣膜,術後瓣膜保養得宜,衰退程度低,到現在狀況都很好。 

當心臟出狀況,要避免走到動心臟手術那一步,就要從改善飲食做起!研究發現,相較於不太吃魚的人,一週吃四次魚的人,較少因心臟疾病死亡,推論與魚類能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關。建議成人每週應攝取總重約兩百公克份量的魚類,像是高油脂的深海魚,包括鮭魚、鯖魚、海鱺魚及秋刀魚。食用油也盡量選擇植物性,例如苦茶油、橄欖油,其中所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保健有相當的助益。要了解「心臟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健康2.0Line官方帳號,也已與『疾管家』合作,除可以協助使用者查詢,附近藥局口罩庫存量,如身體有異狀,也可查詢附近有哪些診所,協助民眾做好自我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