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洗手是強迫症嗎?該怎麼辦?楊聰財6招終止惡性循環!

每日健康

近年因疫情的關係,不少人養成洗手的好習慣,也有人會配合宣導特別加強,肥皂洗手記數到搓揉30下再沖水。不過日常生活中,也有一群人平常就可能有反覆不斷洗手的情況,且往往想停卻停不下來,那就是本次討論的主題:強迫症。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指出,洗手、潔癖未必是強迫症,而強迫症若要改善,可先終止惡性循環。

一直洗手是強迫症嗎?醫指常見3大進程!

楊聰財醫師表示,關於洗手,有些人會不知道怎麼洗比較乾淨,因此依據指引進行,甚至再多洗幾下,這並不算強迫症。而潔癖也常被和強迫症畫等號,三者相似,也可能重疊,但不一樣的是強迫症患者反覆出現的不僅有整潔。

強迫心理:

楊聰財醫師指出,強迫症患者在思考上會有一定程度的制約、持續且反覆出現某些特定的想法、衝動、影像等,例如覺得某處不整齊、不整齊、不整齊...,好髒、好髒、好髒...,或這個地方好不安全,門要關緊、要關緊、要關緊...等。

強迫行為:

為了壓抑前述的不安情緒,就容易出現相關的強迫行為,例如最常見的就是不斷反覆的洗手;每個東西都要放好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或是每個東西都要徹底的消毒清潔,即便此物品根本沒帶出門;又或者反覆的確認門是否上鎖等。

強迫行為 - 儀式化:

強迫行為也可能更進一步形成儀式化,例如記數、默念等。舉例來說,許多強迫症患者就會一邊洗手、一邊記數,雖然有些人為了乾淨、防疫指引也會數自己的手搓揉了幾下,但不同的是強迫症患者容易出現「過度記數」的情況,例如數到破百、破千、數錯了重新數一遍,直到確實數到預計的數字,以消除心中的不安。

強迫症嚴重恐影響身心,盡早檢查以利改善!

楊聰財醫師表示,強迫症的思考及行為,往往會不斷的加重患者的身心負擔,甚至影響生活、影響到身邊的人的生活,例如前述提到洗手記數到破千、洗到半個小時、洗澡洗到超過一個小時等,造成上班、上課遲到、影響社交、家人的作息也跟著混亂等。

若強迫症患者或親友能接受倒還沒關係,怕的是患者其實心裡明白快喘不過氣、洗手洗到快哭出來、出現皮膚發炎等,卻依舊無法自己停止,身心狀況每下愈況,也加重了強迫症,形成惡性循環。若出現這樣的情況,遍會建議盡早尋求醫師協助為佳,以利回歸原本該有的生活。

為什麼會有強迫症?可以如何治療?

什麼樣的人易有強迫症?

強迫症與血清素息息相關,是一種原發性的精神、心理疾病,因為某像因素而強化發生機率,風險因素主要可分成3大類,包括生理、心理、環境。

楊聰財醫師指出,生理方面主要指的就是腦部的前額葉、扣帶迴,會受到遺傳等影響,據統計強迫症有35%會遺傳給下一代。心理方面包括如凡事一定要做到最好,不容有任何失誤,無法接受自己失敗的完美主義;或是和完美主義相似,一板一眼、嚴以律己、凡事有絕對的一套標準的強迫人格;又或者是因憂鬱、焦慮、創傷症候群等原因,進而衍生出強迫症的心理狀態。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息息相關,則包括如原生家庭、生長環境等,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例如性侵、家暴等創傷症候群。需藉由不斷某種反覆動作、強迫動作抒發心中的恐懼、排斥、憤怒等。

強迫症可以如何治療?

楊聰財醫師表示,強迫症在治療上會從生理及心理著手,藥物治療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若效果不彰也可以透過「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的電療方式讓腦部得以休息並加以改善。心理治療方面除了尋找原因加以輔導,認知行為治療尤其重要,在精神科醫師、心理諮詢師等專家以系統性、科學性、建設性的方式進行輔導、開導,協助患者度過難受的精神壓力,重拾自我。據研究顯示,強迫症在透過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下,普遍有明顯的改善。

親友如何面對強迫症患者?

楊聰財醫師指出,心理治療中親友的支持性療法也很重要,親友面對強迫症患者時,可試著了解強迫症患者的感受或掙扎,如此便能多少了解患者當下的處境,以鼓勵代替責怪,拉患者一把。例如關於前述洗手洗了半個小時,一樣可用關心的方式「你還好嗎?」取代「你到底在幹嘛拉!」的責怪。透過家人在與醫師討論後所採取的適度鼓勵及提醒等支持性治療,也將更有助於強迫症患者的改善。

6招改善強迫症,生活品質比痊癒更重要!

楊聰財醫師表示,改善強迫症,不必急快、也不必以痊癒為目標,重要的是患者能重拾良好、自己有辦法接受的生活品質,又或者是更好、但原本自己不知道的生活品質,關鍵在先了解如何終止惡性循環。

平時除了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利身心正向發展,也可以尋求親朋好友的關心、支持、鼓勵,自己也學會肯定自己、鼓勵自己,也訓練自己放鬆心情,不必事事要求完美,也不必一定要照著既定流程,擺設、整潔等也不必要放在絕對的位置上或一塵不染,適度的放過自己,正所謂「8分原則」,凡事8分好就好,剩下2分順其自然。除此之外也可以培養興趣,或透過運動、腹式呼吸、瑜珈、冥想等,這些都有助於舒緩情緒,改善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