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看懂「帕金森氏症」關鍵在神經退化!病發時不只會手抖,「5大徵兆」不可忽視

每日健康/專題報導 郭家和

 

肩痛手麻就醫 竟檢查出「帕金森氏症」

過去講到帕金森氏症,大多數人聯想到的是嘴歪眼斜或手腳顫抖等神經系統異常症狀,不過日前《中央社》報導指出,國內一名40歲男性因肩膀痠痛、右手發麻到骨科就醫,病情不見好轉更出現行動遲緩、東西拿不穩,最後才確診是帕金森氏症。究竟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徵兆為何?有沒有可能避免帕金森氏症發生?

根據國際媒體《LiveScience》的專題報導,帕金森氏症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費因伯格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Danny Bega 指出,帕金森氏症的病因是大腦中製造多巴胺的細胞喪失,而多巴胺是負責控制運動的化學物質。

 

帕金森氏症有哪些症狀?

大腦中的黑質(Substantianigra)負責生產多巴胺,當黑質的神經細胞受損或死亡後,就會導致多巴胺不足產生各種神經症狀。根據帕金森氏症基金會(Parkinson's Foundation)的資料指出,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常見包括:

顫抖:大多出現在手部、手指、腿部、下巴

肌肉僵硬:比如行走時手臂不會擺動,或走路時腳步卡頓

動作緩慢:改變坐姿、眨眼、扣鈕扣等動作變

面部僵硬:嚴重時會有面部表情僵硬、撲克臉

平衡異常:平衡感下降或軀幹彎曲是最常見症狀,還會增加跌倒風險

 

帕金森氏症會造成哪些影響?

Bega教授指出,帕金森氏症不僅會造成運動問題,也會大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活動功能,常見的影響包括情緒症狀、認知變化、嗅覺降低、吞嚥困難、因為口腔肌肉退化造成的進食障礙、說話語氣變得單調、手寫時字跡擠在一起、以及便祕、頭暈、姿勢性的低血壓等等。

 

帕金森氏症的高風險族群?

Bega教授表示,絕大多數的帕金森氏症發生與年齡有關,年紀是發病最危險的因素,特別是在60歲以上族群,每10年就會增加一倍的發病風險。不過,也有5%10%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是年輕人,屬於「早發性」(Early Onset Parkinsonism, EOP )的神經退化。同時性別上也有差異,男性罹患帕金森式症的風險,較女性高出1.21.5倍。但目前並沒有確切原因。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帕金森氏症多以為與遺傳和基因有關,事實上只有10%的帕金森氏症的發生是遺傳所造成。但暴露在環境荷爾蒙或塑化劑等毒素,確實也有可能增加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另外,中風時因為腦血管阻塞,也出現僵硬、不平衡、行動緩慢,會讓人誤以為是帕金森氏症,但正確來說由中風引發的是「血管性巴金森症候群」(vascular parkinsonism) ,而且通常沒有顫抖症狀。

 

如何預防帕金森氏症引發意外

由於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行動、運動以及控制肌肉方面都會產生異常,最好能將馬桶、椅子加高,減少患者坐下起身時的負擔,另外衛浴空間加裝手把,以及有輪子的助行器,都可避免帕金森氏症患者姿勢不穩而跌倒。同時,適當的按摩肌肉,也能達到使肌肉僵硬獲得一些改善。

 

延伸閱讀:「帕金森氏症」代表大腦退化8成!發病徵兆不只手抖,5大病徵不可輕忽

延伸閱讀:帕金森氏症在手腳顫抖前就能發現?學者;關鍵在「眼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