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好不了是「膽結石」作祟? 醫授:4大要點一秒分兩者差異


潮健康/編輯部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若吃胃藥後仍無法改善,可能要注意為「膽結石」問題。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膽結石不適感與胃痛相似,所以時常被搞混甚至延誤就醫。兩者該怎麼區別,除了從發作時間點、疼痛位置分辨外,也可藉由超音波清楚做出判斷。


940bb84965f07070b15e997e898d97c009b493a5


膽結石與胃痛如何區分?  醫授簡單「4要點」分辨

楊建華醫師指出,胃部與膽囊位置相近,常遇到民眾常把膽結石疼痛誤認成胃痛,到底兩者該怎麼區分?建議可從4大部分來做區別:

1. 疼痛時間點
:胃痛多數是發生在飯前;膽結石通常發生在飯後、或是晚上睡覺時。

2. 疼痛位置:胃痛主要是在腹部的中間偏左邊;而典型的膽結石疼痛是發生在右上腹,有時痛感也會放射延伸到右邊肩膀。

3. 疼痛頻率:胃痛往往是週期性發作,腹部有悶悶的燒灼感;膽結石則是間斷性鈍痛。

4. 藥物是否有幫助:九成胃痛服用胃藥後均能改善,但若是膽結石問題,則吃胃藥也無法改善疼痛。

楊建華醫師強調,若膽結石堵塞膽管,可能有較嚴重的身體反應,如黃疸、噁心、嘔吐、發燒,加上膽汁無法分泌及消化腸胃道食物,因此大便會呈現灰白色,尿液也會呈現茶色狀態,此時就需要影像學檢查協助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


楊建華醫師說明,臨床上有效的檢查工具不在少數,如腹部超音波準確度高達90 %,無放射線也非侵入性。腹部X光雖然也能診斷,但膽結石若鈣質不足則不易顯影,準確率僅有15-20%。另外還有高階影像醫學檢測如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或侵入性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RCP),亦可做為診斷利器,只是費用相對高昂。


872cf925dbe019251851f538bd271ff008f39e00


女性更容易罹患膽結石?  醫:7成人「一生不知道自己得病」

女性較男性更易罹患膽結石?楊建華醫師指出,國人膽結石盛行率不低,成年人約有10%,年紀較大長者則有 30-40 %。另外,並非所有罹患膽結石者都有症狀,約有7成患者不會發作、終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2成偶爾會感到疼痛、不舒服,1成較為嚴重者需開刀治療,但也有極少數會因為膽結石的慢性刺激造成膽囊癌。


臨床上的觀察顯示,女性發生率膽結石機率高出男性 2-3 倍,推測與荷爾蒙有關,加上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也隨之升高。當膽汁濃度過高,含有過多的膽固醇、膽紅素容易形成沙粒,就會慢慢累積形成結石。每個患者的膽結石大小不同、數量不一,嚴重者便需要手術摘除膽囊。


10ef594ed9fa95a11034abbc4c58e9e9a05f2ee2


飲食調整減少膽結石發作?  10大高風險群應及早檢查

即便膽結石不一定會造成疼痛,楊建華醫師仍建議可藉由「飲食調整」減少發作機會。「膽囊」主要的功能是儲存膽汁消化油脂,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可盡量避免吃過飽、過於油膩,並少吃精緻碳水化合物、甜食、高油脂炸物等,多攝取膳食纖維如蔬果、豆類、全穀類等,尤其以下容易罹患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更需留意:

1. 膽結石家族史

2. 中高年齡婦女

3. 多產婦女

4. 肥胖者

5. 溶血性貧血患者

6. 肝硬化

7. 糖尿病

8. 酒精性肝病

9. 急速減重者

10. 飲食習慣不良:斷食者、嗜好高膽固醇食物

另外,楊建華醫師也提醒民眾,坊間傳聞吃「化石草」可以溶解結石的傳聞,並無可考。一般而言,當膽結石形成後原則上是不可逆的,發作時大多都要將膽囊手術切除,日常生活中可透過飲食調整減少發作。另外,國內的內科療法和外科手術治療首屈一指,若出現相關症狀,醫師會根據病情給予適當的處方,請民眾務必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勿自行判斷以免拖延治療的黃金時機。


楊建華醫師強調,膽結石並不可怕,但大多數都沒有症狀。已有膽結石的民眾更需要定期追蹤,建議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一般民眾一年一次即可。若有莫名腹痛、胃痛時,加上吃胃藥後仍不見好轉時,有可能就要聯想到可能是膽結石在作怪,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亂節食」害糖尿病人心血管出事? JAMA:體重上下波動增心臟負擔
「5日斷食」瘦超快 代價是「膽結石」上身? 醫師點名高風險族群勿亂試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