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事故死因高居第2 掌握居家兩招防丟命|每日健康 Health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暐鈞

依據統計調查,發現一項驚人數據,65歲以上的10大死因中,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在美國,「跌倒」竟佔據了一席之地。老人跌倒後往往活動力和生活品質下降,除可能身體受傷如骨折流血外,更是心理一大陰影,使得老人家不再外出活動、身體也漸漸「虛」了起來。

 

那麼老人跌倒的主因是什麼呢?據加拿大研究發現,高達4成老人因重心不穩而跌倒,2成則是被絆倒,而過去熟知的滑倒,僅占了所有原因的3%,而此成果也已刊登於《刺胳針》(The Lancet)。而重心不穩跌倒,說明了老人的「肌力」不足,無法穩固行走。

 

環境隱藏跌倒潛在危險

負責此項研究的史蒂芬教授強調,這可促進民眾重新審視過去那些被忽視的「潛在危險」,例如:老年人很容易被桌椅腳絆倒,就聯想到,空間需要重新規劃。而照護者也要特別留意老人活動時,周圍家具的擺放位置。

 

建議改善家裡環境如在浴室等地方加裝扶手,確保房間內光線充足,並且避免家具間的走路動線上有無雜物等,減少老人家跌倒的機會。

 

增強老人肌力治本,將跌倒機率降至最低 

依據國健署日前開設的「動動健康班」,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輕鬆培養好肌力。講師林佩欣說,每週3次的肌力平衡訓練,強化上下肢肌力,延緩身體機能老化。包括蹲馬步、二頭肌彎舉,及靠牆蹲停30秒~1分鐘等。因此在生理方面,老人若持續有低強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燃燒脂肪,改善血液循環,並且減緩心肌的老化速度。肌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刺激肌肉蛋白質的生成,有助於老年人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性。

 

然而在心理方面,運動有助於老年人放鬆心情,降低不安及焦慮感,還能提升睡眠品質。另一方面,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流量,改善記憶力及認知能力退化的狀況。尤其是對於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老年人,一定要「動一動」。長者們要老得健康,務必培養定時定量運動的好習慣。

 

長者跌倒時,先觀察能否自行站起

假如不幸家中長者跌倒,本人如仍有餘力可利用訣竅和身邊穩固物體等自行站起,若自己無法站起,旁人幫助前也應該仔細觀察,依照其狀況如是否是中風、抑或是帕金森氏症等再決定採取措施,若發現有骨折現象、不應急著扶起而是先幫忙保暖、並通知醫護人員。

 

參考資料:

《聯合新聞網》

 

封面圖片來自:

shutterstock / Christian De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