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達40% 醫師點名這種人發病率是常人的七倍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發育生長所致,其發生率在生育年齡的婦女約是百分之七,在一等親有內膜異位症的家屬,其發生率是一般人口的七倍。)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婦產科 陳鴻昇主治醫師

 

從巧克力囊腫談子宮內膜異位症

所謂的巧克力囊腫,就是指子宮內膜異位瘤,是發生於卵巢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隨著每月的月經來潮,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也會產生月經造成經血堆積於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因內容物極像巧克力之狀,故通稱巧克力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發育生長所致,其發生率在生育年齡的婦女約是百分之七,在一等親有內膜異位症的家屬,其發生率是一般人口的七倍。

其發生的原因,有許多的說法,但大部份的學者相信是子宮內膜細胞轉移到子宮外生長發育所致。而轉移的途徑,最常見的是來自月經期間,經血經由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的器官,故子宮內膜異位症常發生於子宮壁、腹膜、卵巢、輸卵管、腸壁、膀胱壁等。而另外有些特殊的案例,子宮內膜組織可能經由淋巴或血液循環,轉移到較遠處的器官,例如直腸、小腸或肺臟、淋巴結,但並不常見。

另外,子宮的手術也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手術傷口,而造成手術傷口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依嚴重度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的症狀是痛經,通常在月經來潮之前,便開始有腹部的不適。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常會合併嚴重的骨盆腔粘黏,造成受孕能力下降,增加子宮外孕的機會。

另外月經失調、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痛、囊腫破裂造成急性骨盆腔疼痛等等,也可能發生。若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於肺部,則可能出現週期性咳血,若發生於膀胱,則可能出現血尿的症狀。

在治療方面,可分成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方面,可依病患的狀況和治療目標來決定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方面,由於子宮內膜組織隨著月經週期而生長,故治療目標便是造成無月經,來達到抑制內膜組織生長的目的。常用的藥物有黃體素、Danazol、Gestrinone、口服避孕藥、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一般而言,要達到完整的治療效果,藥物治療通常要持續四至六個月。在藥物治療期間,通常是不會懷孕,也不適合懷孕。故患者若是考慮懷孕,則可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面,由於腹腔鏡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可使用腹腔鏡手術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但對於腫瘤過大,粘黏太嚴重,或發生於泌尿道或胃腸道等部位的患者,則較不適於腹腔鏡手術,可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手術目標,則要盡量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可用切除或電燒的方式來處理。對於仍然要計畫懷孕的患者,則要盡量保留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並可於手術時,檢視輸卵管功能是否通暢,並盡量減少術後粘黏的發生。

對於不想生育,且接近停經的婦女,則可考慮切除子宮和卵巢,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症狀嚴重的患者,無法於手術時完整處理乾淨的話,則可考慮於術後,再給予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極高,藥物治療又比手術治療復發率來得高,每年約有5至20%的復發率,5年的復發率高達40%,故治療後仍要定期追蹤。

對於計劃懷孕的婦女,則於治療後半年內積極懷孕,若無法如願,則可考慮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對於尚未結婚或是短時間內無懷孕計劃的患者,則可考慮口服避孕藥,以減低復發率。

 

封面圖片來源

Rapeepat Pornsipak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吃山藥等於吃「雌激素」?錯誤吃法恐致子宮內膜異位、乳房囊腫,這兩種人尤其別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