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中風?頭痛、手腳痲...認識腦血管崩潰前5大徵兆|每日健康 Health

每日健康/林恆立醫師(林恆立耳鼻喉科診所院長)

 

腦中風像一個無形殺手,發生之前沒有明顯徵兆,等到發生時,往往已經有半邊肢體無力、說話不清、吞嚥困難、暈眩、步伐不穩、突然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許多腦中風患者在中風之前,曾發生過暫時性腦缺血,即一般所謂的「小中風」,患者會突然感覺身體半邊手腳或左右半臉突然沒力、麻木、感覺異常,話突然講不清楚、大舌頭或突然聽不懂別人說的話。走路時歪向一邊,動作不聽使喚。單眼視力模糊、暈眩、一個東西看到兩個影子等。

 

這些症狀從發生到發作,可能從幾分鐘到一天,但發作前都沒有徵兆,突然發生,出現局部的神經症狀。曾發生過小中風的患者,日後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美國中風協會將小中風和腦中風的症狀分為五大項:

 

  1.  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
  2.  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3.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4.  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暈眩,失去平衡或協調。
  5.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從前人們認為腦中風是銀髮族容易罹患的疾病,近年來因為飲食、生活型態和環境的變遷等因素,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統計資料,年輕型腦中風,是指45歲以下發生腦中風。近十多年來,台灣年輕中風病患約占整體患者的比例,從原來的5~6%,遽增到目前的15~18%,相當於每7位中風病患當中,就有1位是45歲以下的青壯年,對其個人家庭乃至於整個社會影響甚鉅。

 

腦中風發生年齡下降,主要是由於近年來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台灣人的工作型態趨向久坐少動、工時長、壓力大、睡不飽,平時的運動量也不夠,再加上飲食愈來愈高油、高糖和高熱量,富含抗氧物的蔬果攝取量更是嚴重不足。這些原因加在一起會造成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讓血管提早硬化。若又加上抽菸與過量飲酒,那更是火上加油。這一切就是導致慢性病年輕化的元兇。腦中風可分為三種:缺血性中風(腦梗塞)、出血性中風(腦溢血)與蜘蛛膜下腔出血。根據台大醫學院內科所成立的全民健康基金會報告,台灣的中風患者,以缺血性腦中風最多,為72%,其次是23%的出血性腦中風,還有較少的蜘蛛膜下腔出血,為5%。以下我們分別加以說明。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健康殺手: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一書,

 

以上內容獲《世茂出版.愛閱讀,就是我的Style》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處:Puwadol Jaturawutthichai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