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想重修移植物不能取出?醫揭真相:放錯拖太久更危險

趁疫情戴口罩隆鼻手術熱潮 失敗重修求救人數暴增?

全球疫情肆虐,國人配戴口罩成為生活常態,意外促進醫美人潮,不少人選擇趁疫情期間接受隆鼻手術,且術後配戴口罩不易受人注目。專業鼻整形醫師、萊佳形象美學集團執行長許英哲指出,近期許多民眾至診間就診「求救」,希望將鼻子的假體或是移植物取出,卻被原先就醫的醫美診所拒絕,且多被告知取出假體或移植物,可能會出現「攣縮」,面對不滿意的手術而束手無策。

許英哲在社群媒體撰文提到,有不少民眾上門求助,表示完成隆鼻手術後,臉形比例反而呈現「失衡」,起初興高采烈的期待變美,展開新的人生,卻因為發現「結果」有落差而籠罩在沮喪失落中。待要「重修」或取出植入物,卻被動刀診所一口回絕,心情跌到谷底,深怕失敗的鼻形會跟著自己一輩子。

手術植入物不能取出?醫斥:攣縮過久變形更危險

「基本上,如果一個手術做了之後無法拆除或改變,是件相當奇怪的謬論,而且完全不合理。」許英哲受訪強調,如果真的放入鼻子假體與移植物無法取出,就不會有所謂的二次重修手術。當一位醫師只會做手術,卻不懂得如何修改作品,很可能只是結構式隆鼻的「門外漢」。

許英哲說明,隆鼻會造成「攣縮」的原因,多為感染或是多次手術,跟假體或移植物取出與否無直接關係。相反地,當移植物植入人體,體內會自動的出現保護機制,但少數體質特殊的人無法適應時,就會產生炎症反應。易言之,當身體出現「排斥」引起發炎,此時就會出現攣縮的狀況,而不合宜的假體存留在體內越久,攣縮就會更嚴重,輕則讓鼻子看起來歪與短,重則有變形風險,更會提升「重修」手術的難度,此時盡早取出假體或移植物才是上策。

許英哲舉例,曾有醫美病人採用結構式隆鼻,不僅美觀性未達期望,還產生許多副作用。該患者山根處置入假體,搭配人工骨與耳軟骨,卻因為假體太厚、太長,以及2片人工骨的位置,沒有符合鼻形的需求而造成鼻塞,輾轉來到他的診間求助。許英哲解釋,為讓病人重拾原本樣貌並恢復自信,手術前需要審慎評估臉型與鼻形比例,在鼻子的軟骨支架重新建造的過程,做到最小破壞,同時兼顧病人期待的美觀。

接受醫美前多看醫師作品 術後應注意不適反應

鼻子與臉型有沒有完整比例?許英哲認為,現今的鼻整形不該只看「單一面向」而是要「多面向」。簡單說,在進行隆鼻手術前,除了要評估鼻樑、鼻頭、鼻頭、鼻翼的比例與角度,也要考量整體五官的比例排列,才能尋找適合的「鼻形」,畢竟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所以比起「黃金比例」,更應該在乎的是「客製化」與獨特化。

「隆鼻是技術高、需要美感的手術,對於專精結構式隆鼻的醫師來說,它是一門雕刻藝術。」許英哲以藝術品為喻,建議任何有醫美需求的病人,在進行鼻整形手術前,可多看醫師產出的「作品」是否符合自身要求。也可從醫師參與研討會或發表作品的頻率,了解對鼻整形的專精程度。最重要的是諮詢時應明確表明想法,才能與醫師溝通出最佳鼻形。倘若術後出現任何不適反應,應立刻尋求專科醫師協助,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