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順序決定你的「血糖」高低!蔬菜、水果、肉類,第一口你會吃哪一種?

(洪建德提到,富含蛋白質類食物先吃,如:肉、魚、蛋類,素食者則是豆仁、大豆製品。再吃菜類,如:菇菌類、葉菜類、豆莢類、海苔類,不含根莖類。後吃米飯或混有根莖類或核果的米飯,例如番薯飯,栗飯、蒟蒻飯等。水果放最後且量少,一餐限一種。)

每日健康/書田診所

 

要吃飯的適醣均衡飲食 打敗糖尿病

56歲男性罹患糖尿病多年,自認為澱粉會影響血糖控制,就吃各種不同的食物去避免澱粉,即使已施打胰島素,血糖仍然降不下來,糖化血色素一直在7-8%之間,經多次衛教後開始吃米飯「適醣均衡飲食」,糖化血色素逐漸下降,控制在6%以下,逐漸減藥至停藥,定期追蹤。

17歲少女10年前確診第一型糖尿病,長期施打多次胰島素,門診時衛教建議採用吃米飯的「適醣均衡飲食」,除了基礎胰島素,超短效胰島素配合糖代換。血糖控制穩定,第1週起就逐漸減藥,持續回診追蹤已7週。

31歲男性一天只吃兩餐,但經常吃零食,糖化血色素常常在9.6-9.8%居高不下,經過多次衛教後,開始嘗試一天三餐吃米飯的「適醣均衡飲食」,2個月後回診時糖化血色素明顯下降降至6.0%,已停藥持續追中。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許多糖尿病者在忽視或道聽途說不正常吃飯,吃各式點心,讓血糖飆高,一聽到要打胰島素,通常會很緊張,擔心要打一輩子,卻忽略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甚至猝死的風險,其實糖尿病胰島素治療不一定是終生,而且極大可能是越打越少,甚至不需要打,這需要醫病雙方的密切合作。

糖尿病的發生原因為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第2型糖尿病剛發病時胰島素阻抗大,多數分泌沒有不足,當血糖飆高胰使島素阻抗增大,且胰島素分泌也會不足。第1型糖尿病發病就是胰島素突然不分泌,倘後續的藥物及飲食量不適當,血糖未控制,體重上升,胰島素阻抗也會產生,就像案例2

何謂「適醣均衡飲食」?

洪建德說,首先醣類(碳水化合物)約佔每天熱量的50-60%,醣類在台灣可近性最高是米飯,無論是白米飯或糙米飯,都同樣有延緩升糖的能力。

第二是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來源要多樣與均衡,不能偏頗某類食物,或取消某類。

第三是吃對順序。

第四是每餐食物份量及熱量要維持穩定,不能隨心情大吃大喝,或不吃不喝。第五,絕對不吃點心與含糖飲料。

吃飯有順序!

洪建德提到,富含蛋白質類食物先吃,如:肉、魚、蛋類,素食者則是豆仁、大豆製品。再吃菜類,如:菇菌類、葉菜類、豆莢類、海苔類,不含根莖類。後吃米飯或混有根莖類或核果的米飯,例如番薯飯,栗飯、蒟蒻飯等。水果放最後且量少,一餐限一種。

適醣均衡飲食恢復胰島素分泌!

洪建德解釋,無加工、無變性製造,沒有磨成粉再製米飯澱粉,升糖緩慢,混合肉菜飯的均衡營養一餐,需要6小時才消化完成,緩慢釋放葡萄糖。

適量緩慢釋放醣類時,血清胰島素需求較低,可恢復胰島素敏感度,胰島素阻抗也會逐漸減少,胰島素劑量就日益降低,胰島細胞也會慢慢的恢復原來的內分泌功能。再加上運動,胰島素阻抗改善會更加有效,緩解會更加迅速。

當糖尿病患長期忽略控制血糖,導致血清胰島素缺乏,胰島細胞雖然竭盡分泌,仍然製造很少的胰島素,血糖飆高時,施打進來胰島素,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就可以休養生息,慢慢恢復原來的內分泌功能,胰島素是生理上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因此當診斷需施打胰島素時,應遵照醫囑使用,才能發揮效果。

洪建德提醒,公共衛生的一級預防是未病先治;二級預防要及早發現,立即治療;發現罹患糖尿病時,三級預防併發症。切勿聽信不吃特定食物的飲食方式或自行調整藥物,謹遵醫囑,正確使用胰島素,吃對均衡食物與順序,用對運動,持續監測,胰島素的劑量會隨著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素分泌的改善,而向下調整,不論是第1型或第2型的糖尿病,都有機會可以緩解而停藥。

封面圖片來源

Katsiaryna Pleshakova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糖尿病併發多恐致命! 攝取8大食物、血糖機監測是保命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