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胃酸逆流是食道癌前兆?吳文傑醫師建議避開4類致癌物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郭家和
國內名人安迪、嚴凱泰陸續因食道癌病逝,兩人都正值50歲的壯年族群,卻在發現食道癌後病情急轉直下,再加上食道癌初期並無明顯徵兆,是國人不可不防的隱藏殺手。《每日健康》日前專訪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吳文傑醫師,吳醫師提醒食道癌在十大癌症之中排行第10,雖然名次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在臨床上仍屬常見。
食道癌兩大類型 鱗狀上皮癌變佔九成
吳文傑醫師指出食道癌可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食道鱗狀上皮癌,一種是食道腺癌。食道的麟狀上皮癌比例大約佔了9成,是發現的最大宗類型。鱗狀上皮癌與咽喉部癌變比較相關,主要的風險因子包括抽煙、喝酒、吃檳榔、喝熱茶等等,這些刺激性物質經過咽喉直接刺激到食道黏膜,是主要癌變原因。至於食道腺癌則多與胃食道逆流有關,長期間的胃酸逆流反覆發炎,使接近胃的賁門口細胞產生癌變。統計而言西方文化以食道腺癌發作較常見,而台灣華人區則多為食道鱗狀上皮癌。(推薦閱讀:喝酒臉紅增17倍食道癌風險)
食道癌變幾乎無症狀 口臭喉嚨卡出現已中晚期
鱗狀上皮型的食道癌從咽喉部以下的食道一整段都有發生風險,而且早期食道鱗狀上皮癌「幾乎是沒有症狀」,吳文傑醫師解釋食道就有如一根管子,初期的癌變僅是管道內的表皮發生變化,再加上食道具有彈性,直到表皮的癌變向下深入到肌肉層甚至擴散至肌肉層外圍的組織時,卡在食道管腔導致食道失去彈性,這時才會出現包括進食困難、吞嚥有卡物感,喝飲品時出現異物感,甚至出現灼熱感與疼痛。
由於這些症狀都與胃酸逆流有相似處,患者本身較不易察覺。若是食道內的細胞癌變不是向外擴散,而是在管腔內長成球狀腫瘤,除了上列症狀之外,還可能出現口臭,或是前一天吃過的食物味道在口腔、咽喉內久久不散,也有出現咳血、吐血的可能。(推薦閱讀:超過這年紀出現4症狀不注意,恐已是食道癌末期)
食道腺癌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賁門口會有堵塞感
另一種食道下方接近胃部的食道腺癌,發生的阻塞情形多會在胃部下方,通常這種病人長期都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而且一般來講都會出現「巴瑞特食道病變」的癌前病變。這類型的食道腺癌常會卡在賁門口,因為不會有咽喉到食道一段的異狀,一旦發現往往都已是中晚期。這類的病人較少出現喉嚨卡卡的情形,而多會覺得賁門附近常有不舒服感。(推薦閱讀:食道癌連奪安迪嚴凱泰兩命,華人為何食道癌比例特別高?)
食道癌不能只切食道 清除淋巴結癌細胞避免轉移
吳文傑醫師解釋,當食道癌病人喉嚨有異物感時,通常癌細胞已經超出表皮層發展,甚至會擴散到周圍組織和淋巴結。這種情形下至少都已是第二、第三期的食道癌。早期的食道癌可以利用胃鏡切除,而且沒有傷口。但一旦發展至第二、三期時,不僅需要手術切除食道腫瘤,還必須將周邊的淋巴結清理乾淨,並且合併化放療方式。否則單純只是切除食道腫瘤,體內其他地方還可能潛藏癌細胞,就可能在一年或短期之內在別的部位產生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