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郭家和
台灣透析盛行率居世界首位被稱為「洗腎大國」,而腎臟健康與三高控制息息相關,其中又以糖尿病族群的血糖控制最為密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洗腎病在透析前一年罹患的疾病中,糖尿病比例高達47%。大型研究更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現腎功能指數如肌酸酐(Creatinine)異常時腎功能只剩下30%,顯示糖尿病族群及早照護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醫師指出,糖尿病腎病變主要與血糖控制不良有關,腎臟長期過濾高血糖濃度的血液時,容易使腎臟細胞出現結構性變化,進而損害腎臟的過濾功能。糖尿病人一旦發現腎功能如肌酸酐異常時,平均約在10年內面臨需要透析(洗腎)的風險。
「糖尿病人一定要及早注意腎功能,定期檢查『腎絲球過濾率』(eGFR)和『蛋白尿』,根據這兩項指標,可以組成一個同心圓的危險評估,當你的腎臟功能燈號從綠燈變為黃燈、橘燈時就要提高警覺,及早控制腎病變風險!」
王治元醫師表示,過去20年糖尿病治療藥物已經長足進展,但是糖尿病人發生腎病變及洗腎的比例仍高,與糖尿病人太晚發生腎病變,缺乏足夠健康識能有關。提醒糖尿病族群應注意腎臟病早期症狀:泡(泡泡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倦怠),並及早就醫透過蛋白尿及腎功能數值檢測判斷腎臟病分級。
「國外研究發現,九成的糖尿病患者未意識到腎功能正在惡化,而台灣本土的數據也顯示,51.1%的糖尿病人未認知到腎病變風險,顯示提升糖尿病族群對腎病變的健康識能非常重要!」
王治元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逐漸年輕化,40歲以下糖尿病人增加,可能與多重因子有關。包括病菌感染(如COVID-19)、飲食改變、生活型態、環境因子及游離輻射。除了40歲起可接受定期健檢,35歲以上的民眾若有家族史,可定期檢測空腹血糖、飯後血糖(隨機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及早瞭解自身的血糖狀況。
王治元醫師表示,台灣社會屬於工作導向,多數民眾休息時間少,下班時間晚,犧牲了生活作息而追求名利財富,容易忽略健康才是所有身心資產的根本。再加上社會風氣明顯「諱疾忌醫」,糖尿病人罹病後易傾向尋求偏方,導致無法以健康的態度面對疾病,也與糖尿病腎病變控制不佳有關。
「衛教與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環,預防勝於治療,糖尿病腎病變衛教應從小學開始做起,進而強化大眾健康識能!」王治元醫師提醒,糖尿病正在年輕化,唯有從小教育提升健康識能,才能幫助尚未罹病的健康族群做出正確決策遠離疾病。而糖尿病人更應捐棄錯誤觀念,遵從醫囑規律用藥或施打胰島素,才是良好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的正確方式。
延伸閱讀:
糖尿病吃「鉻」種飲食穩血糖! 醫籲:「這兩樣」也是好幫手!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容易住院! 50%以上無症狀? 醫:善用CGM助血糖控制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