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家和
受訪專家/吳文傑醫師(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裡的食物、胃酸、氣體或液體從胃部逆流到食道。一般人偶爾也會有逆流情形發生。會被診斷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患者,一天發生逆流的次數可能達到3、40次,並且影響生活品質、無法工作與躺著睡覺。大致而言,逆流次數多、生活受影響,是判斷胃食道逆流的指標。
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
根據胃食道逆流問卷表格數據,台灣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比例約為1/4。達到食道發炎程度的比例則約15%,屬於高發生率且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的消化道疾病。
真正符合診斷標準的胃食道逆流,可分為「飲食生活習慣」與「器官結構異常」兩類,40歲以下發生胃食道逆流,多與飲食習慣有關,如愛吃高油脂或大魚大肉。60歲以上則多與結構異常有關,比如橫隔膜疝氣、賁門鬆弛等原因造成逆流。性別上雖無統計數據差異,但從臨床上來看,男性比例似略高於女性。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為胸口悶痛、悶熱、灼熱、有胃部反流與逆流感,感覺東西會逆流到喉嚨、嘴巴。如果同時出現胸悶與胃部反流症狀,很大可能是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非典型症狀則包括因咽喉逆流產生喉嚨卡卡、經常清痰、清喉嚨、感覺被鎖喉,或是逆流時不自覺咳嗽咳不停、躺下睡覺時因逆流而嗆到或咳嗽。少數病人可能會發生心悸、耳鳴。要判別夜晚咳嗽是否與胃食道逆流有關,可在睡覺將枕頭墊高,如果咳嗽改善,就可能是胃逆流引起的咳嗽問題。
胃食道逆流的高風險族群
胃食道逆流的最首要風險因子是肥胖,尤其是中央(腹部)肥胖的族群,易引起腹壓,導致壓迫胃部引起胃酸逆流。此外,孕婦、喜歡穿緊身衣或塑身衣、曾接受胃繞道或胃部手術者、久坐不動又腸胃蠕動差的上班族、生活壓力大,容易消化不良、吃飯不定時定量的人,都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發作。
臨床上可發現與這類生活習慣有關的職業,如司機、髮型師、演藝人員、媒體從業人員,有較高的胃食道逆流機率。
胃食道逆流與飲食有關? 哪些食物要避免?
飲食上會影響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容易造成食道跟賁門口鬆弛的食物,包括高油脂食物、油炸食物、薄荷、巧克力、咖啡因、茶、菸。第二類是會讓胃消化變慢,引起壓力大或脹氣的食物,像高油脂食物、大魚大肉等等。
另外,有氣泡的飲料液體也會使胃部膨脹,如汽泡水、碳酸飲料。如果已經有胃食道逆流問題,應減少攝取味覺上偏酸性的食物,例如檸檬、鳳梨、奇異果等,避免加重逆流時酸性物質刺激食道,造成更嚴重的不舒服。
胃食道逆流的後遺症? 反覆發生有癌症風險?
早期或程度輕微的胃食道逆流,不一定會造成食道發炎。然而,一旦逆流次數過多,食道長期發炎而未處理,胃酸可能腐蝕食道表皮,引起食道黏膜病變,此稱之為「巴瑞特氏食道病變」,將造成永久性的結構變化。
食道病變長度如果大於3公分,或有高度分化不良者,會導致食道癌風險上升。統計發現,高度分化不良的食道病變,發生食道癌的風險約為1年7%。這類病人建議及早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以減少發生食道癌可能。目前這項治療已有健保給付。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式? 藥物及手術怎麼選擇?
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如果消化道結構正常,可藉由生活飲食控制改善,不需要長期吃藥。這類病人使用藥物的效果主要為輔助性,如減少胃酸的刺激性,避免食道傷害,或是縮短食道修復的時間。習慣以藥物緩解症狀,並非根本之計。
如果胃食道逆流與結構異常有關,如賁門口鬆弛、橫隔膜疝氣、胃排空過慢等,飲食作息改善有所幫助但無法完全解決,需長期服用藥物改善症狀、減少發炎。不過,藥物無法減少這類病人的逆流量,只能降低食道的傷害與疼痛,較需要手術介入以達到斷藥和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
除了傳統的腹腔鏡手術,現今有無外科傷口的胃鏡手術可用於治療胃食道逆流。第一種是「熱射頻賁門緊縮術」,利用紮針加熱賁門口肌肉,刺激賁門變厚,讓賁門不易放鬆。該項手術的優點是較無食道狹窄風險,且住院天數短,隔天就能進食。
第二種是「抗逆流黏膜切除術」或「抗逆流黏膜燒灼術」,其原理是將賁門口附近的胃黏膜進行美容、整型或切除,傷口結痂後可縮緊賁門,讓逆流出口變小,逆流量可下降7至8成。
手術種類的選擇與是否有器官移位、賁門鬆弛程度有關。病人若有橫隔膜疝氣,造成胃移位且大於2公分,建議接受外科腹腔鏡手術,以幫助器官正確復位。如果沒有移位問題,則視賁門鬆弛程度決定手術方式。賁門鬆弛分為1-4級,熱射頻賁門緊縮術適合第1-2級,抗逆流黏膜切除術則適合1-3級。
胃食道逆流如何避免復發? 生活習慣如何調整?
第一,維持良好體重與運動習慣,肥胖是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因子。第二,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進食過量。第三,吃飯時湯少喝,盡量飯水分離。第四,有逆流症狀時勿輕忽,可適當用藥改善症狀。急性逆流時可飲用適量溫水將逆流往下沖,減少胃酸腐蝕食道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