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在手腳顫抖前就能發現?學者;關鍵在「眼淚」裡|每日健康 Health

corbac40/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宏軒

帕金森氏症是國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大約有1%至2%罹患,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目前有逾4萬人罹病,病程依嚴重程度分成五期,隨著症狀日益變化,飲食、運動、居家環境等日常照護,也會造成不同的困境。

 

帕金森氏症分成五期

帕金森氏症病程第一到二期,患者服藥治療後,對於手部顫抖、肢體僵直或動作緩慢等症狀可以稍微穩定下來,日常生活仍能自我照顧,要從事輕便工作也還可以。但到了第三期症狀加重,平衡感變差、姿勢異常、吞嚥障礙、頻繁夜尿或出現衝動控制困難,日常生活也需他人協助。第四期時,雖能緩慢行走但偶爾會出現凍僵步態,而且因為身體重心往前的同時,所以會增加跌倒風險,日常照護會仰賴步行輔具使用。

 

如何早期發現

帕金森氏症在國內的死亡人數節攀升,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便成為許多研究團隊努力的目標。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靠著眼淚檢驗裏頭的特殊蛋白質,就能及早驗出是否得病。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帕金森氏症是如何殺死腦細胞的,但研究人員發現,被稱為路易體的毒性蛋白質沉積物通常存在於患有該疾病的人的許多腦細胞中。這些沉積物含有未正確折疊的蛋白質形狀。

 

路易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α-突觸核蛋白的寡聚形式。最近發表的關於帕金森氏症中α-突觸核蛋白研究的作者表示,寡聚蛋白質破壞「細胞膜完整性」的能力可能是最終殺死腦細胞的關鍵步驟。

 

根據外媒《Medicalnewstoday》的報導,國外最新研究,「淚液」能夠驗帕金森氏症。美國南加州大學針對帕金森氏症患者跟正常人的淚液有何不同進行分析,並從眼淚裏頭分離出了α-突觸核蛋白。研究團隊發現患者眼淚裡的核蛋白濃度相對低,另一種形式的寡聚α-突觸核蛋白也有明顯不同,患者蛋白濃度明顯比較高。 

 

台灣醫師怎麼說

然而TVBS訪問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賴達昌表示,雖然說眼淚檢驗說當作初步檢查,但不能當作診斷依據;國內還是仰賴臨床診斷為主,靠患者的初期症狀、肢體動作來判斷。目前國內帕金森氏症死亡人數年年攀升,從2008年的544人飆到2016年的1千出頭,邁入老齡化社會恐怕是原因之一。

 

 

但是,一般民眾怎麼即早發現呢?賴達昌主任說,若是注意到自己或是親友有動作困難的症狀,因為這些病人張力是比較強、比較特殊,而核磁共振也是檢測方法之一。

參考資料:TVBSMedicalnews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