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受傷可以推拿嗎?運動傷害應該用冰敷還熱敷?醫師分析三大急救重點

(運動傷害後,最要緊的是要儘量減少腫脹,就是要I、C、E,千萬不能在急性期(七十二小時內)敲打、按摩、推拿。)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骨科 陳勝凱 副教授

 

運動傷害面面觀

運動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運動,每種運動都有其特殊的運動形態和技巧,如果這種特殊的型態和技巧,反覆不斷的運動,常常就會發生特定的運動傷害。

譬如喜歡網球運動的人,每天不斷的打球,最有可能發生的特定運動傷害就是「網球肘」。

而棒球選手日積月累不斷地投球,最容易罹患「投手肩」,又如習慣慢跑的民眾,如果在不適當的場所跑步,長久下來就可能會有「慢跑腿」的症狀發生。

這些種種都是不同運動項目其特殊的型態和技巧發生的特定運動傷害。

在所有的運動傷害當中,膝關節的受傷是最常見的,受傷後要完全恢復它的機能並不是易事。

另外較常見的是踝關節的扭傷,扭傷也有程度之分,輕度的扭傷,不加以治療也會轉好而痊癒,而嚴重的扭傷,可能韌帶、關節囊發生斷裂、破損,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置是不可能恢復原有的功能,甚至一輩子沒辦法正常跑步或爬山。

有了運動傷害後,如何做緊急的處理,才能將運動傷害的程度減至最低,並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簡單來講,就是要遵守I、C、E的原則,ICE是「冰」的意思,分開來討論如下:

I:就是ICE,冰的意思,急性的運動傷害後,一定要用冰敷,相反的絕不能用熱敷,因為冰會使出血的微血管收縮而不再繼續出血,冰也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使腫脹減少,又可止痛。

如果在受傷後的急性期用熱敷,就會使血管擴張,加重出血傾向,加速新陳代謝而更加腫脹、疼痛。

一般冰敷可直接用「冰寶」直接放在患處,若無冰寶,也可用塑膠袋直接裝入冰塊,以包上毛巾使用,冰敷的時間可從五分至十五分,視個人對冰的忍受度而定,要注意的是,不可冰敷過久或冰塊直接接觸皮膚而造成凍傷,要適時移開冰塊。

在急性期,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內可冰敷好幾次,愈多次其效果愈佳,若於二、三天後患處不再腫脹,則可用熱敷來消除已形成的腫脹。

C:就是Compression的意思,也就是加壓在患處,我們不可能長時間用雙手加壓在患處,最好的辦法便是利用彈性繃帶。繃帶的使用必須從肢體的遠端綁起,否則只綁在患處會引起末梢血液流通不良,更造成腫脹。

彈繃的目的也就是利用彈性的原理加壓在患處,使其不再腫脹、出血,若出血少、腫脹輕,將來血腫不易形成纖維化,造成日後的活動障礙。

E:就是Elevation,也就是將患肢提高,提高的程度必須超過心臟的位置,如此一來肢體的腫脹才會消退

運動傷害後,最忌諱的是患處腫脹不消或是增加腫脹,腫脹處的血塊如果長時間不消退或吸收,血塊會慢慢纖維化,這種纖維化發生在關節周圍會和關節囊、韌帶肌肉粘黏在一起,以後關節一活動,就會因為此粘黏而限制活動或者發生疼痛,如此的運動傷害使一生受害無窮。

所以運動傷害後,最要緊的是要儘量減少腫脹,就是要I、C、E,千萬不能在急性期(七十二小時內)敲打、按摩、推拿

 

封面圖片來源

sumroeng chinnapan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拉筋」防運動傷害?專家:錯!拉筋不成反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