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歐陽英(日本國立精神暨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精神保健研究所精神生理研究部部長、日本睡眠學會理事。)
夜貓子是怎麼形成的?跟晚餐有關
「基本上吃完晚餐到吃早餐之間不會進食,所以早餐是一天當中,空腹時間最長的一餐。早餐的英文是breakfast,意思就是突破(break)斷食(fast)。關鍵在於,把糖帶進細胞裡的胰島素,它的分泌量便會增加,尤其長時間斷食後的飲食會增加更多。如此一來,胰島素會在各個內臟發揮作用,讓時鐘基因開始運轉。」
因此,吃早餐會使胰島素上升,藉此讓身體按下早晨的開關,於是生理時鐘就會開始刻劃全新的一天。可是,現實中堅持睡到最後一刻才起床,便趕著上班、沒空吃早餐的人也不少。這樣一來,讓內臟覺醒的早晨開關就無法開啟,導致中午前一直處於精神呆滯、體溫無法確實提升、睡意揮之不去……情況,身體狀態也會每況愈下。
「顯然,這種狀態就是生理時鐘沒有調整好時差,」柴田說:「如果把各個內臟器官比喻成管弦樂隊的話,就會變成各自彈奏旋律的情況。」不吃早餐的生活型態除了賴床之外,也和前一晚的晚餐有很大的關係。首先下班太晚回家的話,晚餐時間也會變晚。而且因為一直餓著肚子,所以就容易暴飲暴食或吃太快。又因為隔天需要早起,就在吃飽的狀態下,上床睡覺。這樣一來,就算早起,也會因為消化不良,導致食慾不佳。
另外,最麻煩的是,太晚吃晚餐會讓生理時鐘轉為夜晚型。柴田說:「假設早上7點吃早餐,午餐是中午12點,晚餐則是晚上10點,然後晚上12點睡覺,隔天早上7點起床。這樣一來,午餐和晚餐之間的時間就會變成一天當中最長的斷食時間,於是晚餐就會變成早餐,身體會在晚上按下早上的開關,使生理時鐘紊亂。」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24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科學實證,給睡不好、沒得睡、很難醒、日夜顛倒的人的休息與睡眠全書。》
作者: 三島和夫, 伊藤和弘, 佐田節子
以上內容為《大是文化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