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掌握幾個口訣:「吃肉不吃皮、吃外少吃內(內臟)、腳越少越好、白肉比紅肉好。」)
多吃魚、少吃肉能改善膽固醇?
魚類脂肪飽和酸低於肉類脂肪飽和酸
膽固醇過高的人,營養師通常會建議將每天膽固醇的攝取量限定在300毫克以下,有些人因此聞肉色變,改從魚類攝取蛋白質,這樣是正確的嗎?
適量吃魚,膽固醇變安分
研究指出,攝取魚類可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如鮭魚、秋刀魚、鯖魚、沙丁魚等,皆富含DHA、EPA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血液不正常凝集、改善高血壓、預防冠心病。
須留意的是魚內臟部位的膽固醇含量也頗高。再加上近年來海洋汙染嚴重,魚體內累積重金屬,過量食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些都是對吃魚必須有的正確認知。
此外,因魚油容易氧化,所以鮮魚購買回家後,應盡早烹調、食用完畢。料理方式則以清蒸、水煮為佳,如此不僅能品嚐鮮美的原味,也能降低膽固醇與熱量的吸收。
吃肉有必要,選擇有技巧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部分出自血管硬化、失去彈性。在豬、雞、牛肉中,富含一種彈性硬蛋白酶(Elastase),能讓老化的血管重新恢復彈力,並且去除沉積在血管中的脂肪和鈣,可見肉類對維護心血管健康,並非有百害而無一利。
只要掌握幾個口訣:「吃肉不吃皮、吃外少吃內(內臟)、腳越少越好、白肉比紅肉好。」
對健康更能發揮食養作用。提供以下幾種烹調技巧,能將肉食中的油脂降到最低:
1多採用燉煮方式料理:
「細火慢燉」能使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減少30~50%,注意勿喝下過多溶入湯中的油脂。
2汆燙去除脂肪:
有些肉類的脂肪是肉眼看不見的,先以滾水將肉燙過,可使脂肪溶出,且勿喝汆燙肉的湯汁。
3葷素互相搭配:
如利用富含植物固醇和卵磷脂的黃豆、富含膳食纖維的海帶,搭配肉類同煮,可減少肉類使用量,並可促進脂肪代謝,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
事實上,健康飲食的前提絕對是「營養均衡」,什麼都可以吃,什麼都要吃,只要在分量上多留心,勿過與不及,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王道。
作者簡介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醫師
現職: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中華民國醫師高等考試及格
經歷:
台北榮總醫師
衛福部台北醫院家醫科總主任
衛福部桃園醫院家醫科醫師
世界抗衰老醫學會會員
代表著作:
《吃對食物降血脂》
《降血脂吃出健康守則》
《8週降低膽固醇食療事典》
《降膽固醇這樣吃效果佳》
《高血壓就要這樣吃》
《降血壓全食物密碼》
《吃對食物降血壓》
《降低高血壓保健食譜》
《8週降低高血壓食療事典》
《降血糖全食物密碼》
《吃對食物降血糖》
《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8週改善糖尿病食療事典》
《糖尿病疑惑10大名醫解答》
《不生病就要這樣吃》等
本文出自《降血脂全食物密碼》,內容由人類智庫獨家授權每日健康刊登,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與抄錄。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