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35歲前就要存好骨本 中醫食療對策公開|每日健康 Health

每日健康/余雅雯中醫師

 

骨質疏鬆

更年期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就是骨質疏鬆,上了年紀的人,因髖關節骨折而致死的機率甚至比癌症還高。

女性過了三十五歲,骨本會隨著年齡慢慢的減少,所以鼓勵女性在三十五歲前一定要存夠骨本。骨質疏鬆一開始是不會有感覺的,直到常常感到腰痠背痛,背越來越駝,而且每次量身高都變得越來越矮,才會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骨質疏鬆嚴重的話,有可能打個噴嚏、輕微跌倒,就會造成不小的意外,所以上了年紀的女性一定要特別小心,尤其居家安全措施必須做好。

女性隨著更年期的報到,動情激素減少,會造成骨骼中鈣質的析出,而且降低維生素D的活性。偏偏這個年齡腸胃道吸收並不如年輕,即使吃一樣的食物,對於鈣的吸收也沒有那麼好,導致骨質密度減少,就會越來越疏鬆,造成腰痠背痛等現象。如果用影像學去看骨質疏鬆的骨頭,會發現中空而且疏鬆,就跟海砂屋一樣,其實是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並且容易造成骨折。

 

中醫的治療對策

中醫稱骨質疏鬆為「骨萎」,由於腎主骨,因此骨萎除了與腎氣衰竭有關,也與任督二脈衰竭相關。一般人往往有個錯誤的迷思,以為面對骨質疏鬆問題,只要不斷補鈣就好,許多老人家也會吃維骨力來避免骨本流失。事實上如果腎氣沒有調節好,那麼再好的保健食品都吸收不了,所以腎氣一定要充足。

腎為先天之本,補強之後,後天的氣血循環才會好,並且發揮真正的功能。中醫對於骨萎的治療重點就是補腎,藥材上常常會使用補腎的左歸丸、右歸丸、龜鹿二仙膠,補脾胃氣血的八珍湯、六君子湯。保健食品當然可以吃,但同時調節腎氣,才能讓吸收更好。因此除了葡萄糖胺或維骨力等保健食品外,建議從補充腎氣著手,例如龜鹿二仙膠、杜仲、獨活、肉蓯蓉、熟地、大補精髓,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並且經由腎氣系統的提升,補充全身的骨本。

 

骨質疏鬆飲食對策

骨質疏鬆,可以透過X光骨質吸收儀來測量骨質密度,其結果會與正常成人最高密度相比較,若標準差低於二點五即為骨質疏鬆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國人鈣質建議攝取量如下:

● 一至三歲:五百毫克

● 四至六歲:六百毫克

● 七至九歲:八百毫克

● 十至十二歲:一千毫克

● 十三至十八歲:一千兩百毫克

● 十九歲以上成人、銀髮族:一千毫克

三十五歲前是存骨本的黃金時機,我建議女性在二十八歲前就要開始積極保養身體,因為三十五歲之後的保養主要在延緩老化,而非增加骨本。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含鈣食物不是吃越多越好,補過頭也會讓骨頭變脆、變硬,萬一跌倒反而更加危險。除了鈣的攝取之外,膠質的攝取也很重要,讓骨頭同時富含韌性與彈性。

平時可在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芝麻、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枸杞;另外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蛋黃、沙丁魚,搭配多曬太陽,對骨頭也有幫助。膠質也是攝取的重點之一,如雞腳、豬腳、蹄筋、花膠都是膠質豐富的食材及藥材,它們除了補充身體的膠原蛋白,也有助於美容養顏。

要對抗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大肌肉運動是最重要的,但要對骨頭有幫助,重點則在於「負重」,讓骨頭承受一些重量,可以刺激骨小梁的增生,如散步、慢跑、爬樓梯、騎腳踏車、打球,再配合負重運動如舉啞鈴、沙包等。

 

更年期的飲食補充

更年期的女性們對於「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異黃酮又稱為植物雌激素,是一種類似女性荷爾蒙的天然植物性化合物,能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在我們吃的食物中,大豆、味噌、月見草、葛根、山藥、黃豆、黑豆、毛豆、豌豆、四季豆、地瓜、花椰菜、芹菜及菇蕈類中都有這類成分,由於存在於大豆中的含量最多,所以通稱為大豆異黃酮。

不過,大豆異黃酮針對更年期各種症狀非萬靈丹,它有預防效果,卻沒有治療效果,單純能改善熱潮紅的現象,但也必須吃非常大量才能見效,而那個量卻非腸胃所能負荷。所以平常多平均攝取含異黃酮的食物、均衡飲食為佳。

女性的卵巢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營養呢?卵巢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也提供卵巢營養,除了大家熟知的維生素E可促進性激素分泌外,堅果類、蜂王乳、海鮮類也可以,加上足夠的鈣、鎂及維生素B群,可以緩解身心壓力。另外,中年以後保有規律的性生活較不易老化,因為致使卵巢可以分泌雌激素,藉由交互作用反過來提供卵巢養分,所以除了飲食之外,一個人的荷爾蒙飽和量也會影響卵巢老化程度。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時療:35歲、42歲、49歲是女人的三大關鍵保養期,藉天地的力量,善用「時辰醫學」克服「假性衰老」,美容煩惱、睡眠困擾、月經失調、骨質疏鬆、更年期問題統統解決!》,

 

以上內容獲《皇冠文化集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出處:GraphicsRF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