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和「大腸癌」怎麼分?女性最常見「腸癌前兆」大盤點:發現這種大便立刻就醫

近年來,屢屢傳出有名人藝人因罹患大腸癌相繼辭世的消息,包括創立屏風表演班的李國修、資深綜藝節目主持人豬哥亮等,都是因為大腸癌而過世。綜觀大腸癌的發生原因,一般認為與餐飲西化、多油多肉的飲食習慣有關,但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與便秘、痔瘡搞混,就曾有一名35歲的毛小姐,平日不煙不酒、飲食健康,卻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二期,這也顯示了女性由於較容易便祕,可能會在大腸癌初期錯失治療良機的隱憂。

 

 

女性最常忽略的大腸癌症狀

根據美國媒體《Prevention》報導引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資料,大腸癌發生率在短短50年間增加近4倍,特別是年輕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在美國更名列婦女癌症死亡的第三大主因。女性大腸癌往往反映在細微的徵兆之上,尤其是下列四種情形:

 

 

1.便後出血

排便後擦拭肛門時,如果出現紅色細小斑點,通常是便祕所造成的血管破裂,但若出血量異常,或發現滲出褐紅色甚至黑色的血液,就有可能是大癌腫瘤造成的出血問題。

 

 

2.便祕

長時間的便祕表示結腸出現梗阻,或是直腸末端的腫瘤問題,如果發現在長期便祕之餘,又出現連續數日的腹瀉,這種反覆異常的排便週期變化就要特別小心。

 

 

3.下腹部疼痛

下腹部的腸道痙攣,有可能是脹氣造成,但若伴隨奇特的疼痛感,或是有便意但卻排不出糞便的症狀,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4.大便細條狀

結腸阻塞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糞便形成一條一條的狹窄絲帶狀,如果連續數天大便都呈現絲帶狀,就要注意是否有結腸病變甚或是腫瘤的潛在可能。

 

 

 

每日健康提醒讀者:早期大腸癌症狀並不明顯,且由大腸息肉癌變為腫瘤,可能需經過十年時間,期間的潛在症狀容易被經常便秘的女性誤判,提醒民眾滿50歲以上應該每2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家族病史,或生活規律較不正常者,檢查時間應提早至35-40歲間。

 

 

 

參考資料:prevention

 

 封面圖片出自:vrip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