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也長喉結?吞嚥有異物感?醫師揭露五大環境因素恐引「甲狀腺腫大」

(良性甲狀腺腫大的治療,必須依據甲狀腺腫大的程度,由醫師根據病人相關的壓迫症狀或病人對美觀社交上的要求,再行決定何種方法來治療。)

每日健康/高醫醫訊 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 蕭璧容 主治醫師

 

良性甲狀腺腫大知多少?

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的門診中,甲狀腺疾病是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病人族群。

常見的情形是:

十五歲的黃小妹引頸高歌時被發現「喉結」,三十歲的楊小姐在頭部保養上粧時,無意間發現頸部硬結;四十歲的王先生刮鬍鬚時發現前頸部結節;五十歲的陳太太因為吞嚥有異物感;六十歲的林太太因為聲音沙啞前頸部肥厚等等。

諸如以上種種甲狀腺腫大所造成的異狀,並沒有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生,該類疾病稱之為「非毒性甲狀腺腫」(Nontoxic goiter)。

甲狀腺位於前頸部,屬於內分泌腺體,主要負責全身基礎代謝率的調控。而此腺體的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功能失調,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另一方面則屬於形態學的異常,例如功能正常的「非毒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體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該腺體組織的體積亦隨之增加,所以甲狀腺腫大的比率亦隨著年齡呈現正比例的增加。而且女性發生異常的比例又遠高於男性。

由於歲月的累積及環境中各種可能的致腫原的刺激,腺體組織就容易出現生長速度不一而導致結節性腫大的情形。甚而歷經數十載的生長過程,某部位結節性組織會自發性的分泌甲狀腺素,造成全身代謝速率加速,而形成所謂「多發性毒性結節」。

國外的報告,甲狀腺腫大在各地區的盛行率並不一致,大體而言,成年女性約有百分之十,男性約百分之二以上合併甲狀腺腫大。

根據資料顯示,國人甲狀腺腫大的比率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若輔以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腫大等形態異常的比例更可高達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為何會造成甲狀腺腫大的原因,目前仍是眾說紛紜。除了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外,環境中的可能致腫原包括:

碘缺乏或碘過多,抽菸中的氰化硫(SCN)、樹薯粉和十字花科中的硫葡萄糖酶、水質污染中的腐土酸等等。

台灣於民國五十六年在政府全面食鹽添加碘之後,已排除是缺碘地區,所以碘缺乏不再是台灣甲狀腺腫大的主因,因此民間說法「多食海藻海帶製品可預防甲狀腺腫」,已成為錯誤落伍的觀念。

高醫統計最近的310名甲狀腺結節患者,其病理報告中有240名為良性,佔百分之77.4。

而男性之良性度佔百分之74.4,女性則佔百分之78.4。臨床上當病人主訴甲狀腺腫大,醫生除了評估甲狀腺的功能狀態外,多會安排超音波檢查以精確評估該腺體組織的構造形態,以分辨是彌漫性腫大或是已出現多發性結節;若已是結節性腫大,應進一步確認是否合併出血性囊腫、膠質結節或實帶結節等;此時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就可提供一個快速、安全的鑑別診斷,而且可以排除潛在甲狀腺癌之可能。在高醫所做的針細檢查對照病理報告其正確可達百分之九十。

至於良性甲狀腺腫大的治療,必須依據甲狀腺腫大的程度,由醫師根據病人相關的壓迫症狀或病人對美觀社交上的要求,再行決定何種方法來治療。

通常病人年輕而甲狀腺輕微腫大者,可先觀察半年,若明顯有進行性腫大的現象者,可以甲狀腺素壓抑療法半年後再評估。若是結節性腫大合併有氣管、食道等壓迫症狀,或是近期有明顯變大者,外科手術切除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若因病人年齡大,手術風險太大者,另可考慮進行放射性碘的治療,可達到緩和性減小甲狀腫大的程度。但不論以何種方法治療,定期複檢仍是良性甲狀腺腫大者不可或缺的例行公事。

 

封面圖片來源

Karan Bunjean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甲狀腺疾病種類多,甲亢、甲減分別該怎麼吃?一篇文全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