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室內空氣的污染通常高於室外空氣污染。但在霧霾嚴重的時候,不建議開窗通風,等天氣晴朗的時候再開窗比較好)
誰下的「毒」?
除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空氣污染、水污染、食物中毒等因素,日常用品、室內環境,甚至人體自身,都會產生「毒」。人體代謝中產生的「廢物」需要及時清除,不然就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
外界環境中的「毒」
1. 空氣
室外的空氣環境是可見的,人們可以憑藉視覺和嗅覺,感受到裡面的污染物有多麼讓身體不舒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室內的空氣往往被人忽視。想一想,新房子為什麼要裝修後半年才能入住?為什麼人們總要開窗戶通風?
有研究表明,室內空氣的污染通常高於室外空氣污染。但在霧霾嚴重的時候,不建議開窗通風,等天氣晴朗的時候再開窗比較好。
每天上午10時和下午3時是一天中空氣相對清潔的時段,此時開窗通風最好。
2. 飲用水
水質影響著人的健康。水污染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造成的,飲用後的常見症狀是噁心、腹瀉、嘔吐、頭痛,我國一些水污染嚴重的地方甚至會致癌。
對於生活用水,盡量煮沸後飲用。如果家裡有飲水機,至少2個月清洗一次,夏季氣溫較高,可調整為每月一次。
3. 食品
在蔬菜和水果表面噴灑農藥、在水果表面打蠟等現象,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但不要放鬆警惕,大部分蔬菜和水果在食用之前可以放入淡鹽水中泡幾分鐘,這樣會安全些。
加工食品中常見的食物添加劑給現代生活帶來了便利,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
如果購買的加工食品顏色過於鮮豔、味道過濃、口感異常,那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不良商家濫用食品添加劑,也有可能是變質。
4. 日用品
香水、刮鬍膏、牙膏、肥皂、洗髮精、洗衣精、指甲油、化妝品等日用品,人們再熟悉不過。
日常用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能通過皮膚侵入身體,進而產生毒素,被日本專家稱為「經皮毒」。
也許有人會質疑,如果周圍全是毒,那人還能活嗎?不如回到原始社會好了。其實,毒素並不是進入人體就會發生不良反應。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控制用量,尤其是那些具有濃縮、精華特點的日用品,只需一點點就能達到效果,還能節約,何樂而不為?
其次,經常更換日用品也是不錯的方法,可以直接避免同一種毒素的長時間蓄積。
原文出自:博客來
本文摘自大都會文化《五臟排毒一身輕》
以上內容為《大都會粉絲團》授權刊登,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Nor Gal /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