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綜合報導
曾獲5次金鐘獎殊榮;執導過數部膾炙人口台劇的導演陳慧翎,於今年11月1日不敵「子宮頸癌」病情復發,僅48歲就因病逝世。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雖然感染HPV後,身體多半能自行清除;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
HPV疫苗效力涵蓋9種病毒! 「1檢查」有望降低患病人口逾9成
談及子宮頸癌防治,「HPV疫苗」與「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分別做為子宮頸癌初級預防、次級預防的重要手段。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自1995年子宮頸抹片檢查納入健保給付後,近年已將患病人口降低至每「10萬人僅有7人」罹患子宮頸癌;另外,自2018年起,國健署推動國中一年級女學生公費施打HPV疫苗,該族群的子宮頸癌患病率更顯著下降88%。
賴基銘醫師強調,其中「9價疫苗」效力更是涵蓋9種HPV病毒(6型、11型、16型、18型、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甚至可以預防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等癌症,以及生殖器疣(菜花)等性傳染病。
透過提高HPV疫苗接種涵蓋率,增加子宮頸抹片等檢查篩檢率,及早發現、確實治療,就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賴基銘醫師指出,WHO發佈了一項《加速消除子宮頸癌全球戰略》,目標於2030年加速消除子宮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過去幾年也持續投入協助相關政策推動。
子宮頸癌是婦科癌症「頭號殺手」? 醫揭最致命因素:病毒恐潛伏20年
國泰綜合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兼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醫師亦指出,子宮頸癌是台灣婦科癌症的「頭號殺手」,過往有80%患者,發現病症時已是侵犯性子宮頸癌。目前由於大力推廣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子宮頸癌的死亡率已有逐年下降趨勢。
何志明醫師強調,抹片檢查是一種早期發現子宮頸病變而能早期治療的方法,子宮頸的細胞抹片是發現子宮頸細胞病變的重要依據,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已大幅降低因子宮頸癌造成的死亡率。然而,不少民眾對其效能仍有疑慮,因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單獨一次檢查,存在高達30%的偽陰性。
因此,「HPV檢測」已成為子宮頸癌篩檢防治的輔助方法之一。HPV檢測已由美國食藥署(FDA)核准用於子宮頸癌第一線篩檢,可篩檢出是否感染主要致癌型別「16型」和「18型」。如感染16型和18型及其他高危險型別,就算抹片正常,仍有20%的人經由切片證實罹患子宮頸細胞病變。不過,郭紋翠醫師強調,縱然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子宮頸癌的篩檢表現仍有待提升,但仍是目前公認最經濟且有效的防癌方法之一。
何志明醫師指出,初次性經驗年齡過早、多重性伴侶、免疫缺陷(如愛滋病患或愛滋病毒帶原者)、有性傳染病史、HPV病毒感染、抽菸者等,皆屬於子宮頸癌的高風險族群。常見症狀如不正常陰道出血、2次月經間的不正常出血、性行為後陰道出血,也有患者私密部位分泌物變多、且具有腐敗性臭味,當出現以上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另外,由於HPV感染後,需要10-20年甚至更久才進展為子宮頸癌,所以已無性生活或停經女性,仍須定期作抹片檢查。